加快引进培养高端医学人才 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加快引进培养高端医学人才 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doc

加快引进培养高端医学人才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加快引进培养高端医学人才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宁波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还不相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看病难”的呼声依然较为强烈,得了疑难病症之后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就医的群众不在少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市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还有一定欠缺,特别是高端医学人才较为紧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农工党宁波市委会最近对我市高端医学人才引进培养工作进行了调研。一、我市高端医学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将人才工程作为1号工程来抓。1999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市委[1999]28号),2002年下发《关于大力引进人才和智力实施办法》(甬党办[2002]33号),2003年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宁波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甬党办[2003]7号),2007年8月,下发《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7]81号)。市卫生、人事部门和相关医疗、教育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吸纳、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为他们在工作环境、科研条件、学术梯队建设、住房保障、家属子女安排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如李惠利医院,给学科带头人以优厚的薪资,向国内知名专家赠送住房或按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发给购房款等。通过改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增强了对医学人才的吸引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学科、专业方面看,我市现有血液移植等省重点(扶植)学科5个、省中医药重点(扶植)学科1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市重点学科10个、重点扶植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5个。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5名,市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7名,市级重点扶植学科带头人11名;另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5名、“151”人才4名、“4321”人才40名,省级医学会各分会的副主委15名。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口腔科,二院骨科、肛肠科、眼科等医学专科在引进专家的带动下有了迅速的发展,有的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从职称、学历方面看,截至2006年底,卫生系统共有高级职称人员2417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340余名,博士40余名;教育系统中的宁波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还有150余位高职称医学人才和60多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从人才引进工作看,2003年至今,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副高以上职称人员36名,博士27名、硕士264名。从人才培养方面看,市卫生局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同济大学、市人事局等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近300名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其中20多名获硕士学位;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近年来共选送50余名医务人员去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修、培训;每年选派数十名优秀青年专业人员到国内医学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起,市卫生局又制定实施了两项人才培养计划:一是选聘13名优秀学科带头人,每人每三年给予50万元科研支持经费,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力争使学科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二是选拔42名优秀中青年卫技人员,每人每三年给予30万元作为科研、进修经费,激励培养对象为实现培养目标刻苦钻研、勤奋工作,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技术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宁波大学医学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一方面注重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也在培养人才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输送了一批应用型人才。二、我市高端医学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高端医学人才数量总体缺乏以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领军拔尖人才稀缺。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或国家级医学会分会的主副委,仅很少几个学科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引进的专家基本处于填补同水平技术的缺项或国内同水平医院人才的相互流动上,与宁波的城市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严重不匹配。高层次人才总量缺乏。2006年底,市卫生局直属的18个医疗卫生单位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构成如下(总人数为5101名)(图表略)。全市卫生系统的比例更低,正高(340名)、副高(2077名)和博士(40名)占卫技人员的比例分别仅为1.41%、6.39%、0.12%。即使加上教育系统中的人员,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仍很大。如青岛,仅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有高级职称人员550余名,博士200多名,硕士500多名。作为拔尖人才的后备队伍,高层次人才基数太小,难以产生一批领军拔尖人才,也难以吸引领军拔尖人才加盟,大大制约了我市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二)高端医学人才引进条件不佳,使用机制不够完善1、高端医学人才引进条件较差。一是宁波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