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沪科版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pdf

沪科版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沪科版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具体目标: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1用熔点知识解释:为什么室温下冰棍会熔化,而钢铁却不熔化?为什么铁锅会熔化铝,而铝锅却不能熔化铝。(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改变外界条件,改善实验,优化实验的意识。4.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5.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6.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8.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二、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分析《熔化与凝固》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第二节课,“熔化与凝固”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节在熔化过程的特点的实验探究中,学习的难点是“熔化过程中冰和石蜡的温度变化规律”,而在冰的熔化过程中为何没有用火焰直接加热,而是借助水给并加热的好处,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关于科学家优化实验,改善实验的好的做法,值得同学们了解学习。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关于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际例子及概念,同时学生通过初二物理的学习,也已具备了一定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但对于物质的“基本特征”了解,实际实验的优化与改善,和规范的描述学生还有欠缺。对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语言描述还不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冰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2.从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3.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