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使循环经济迅速从概念走向前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同时,“循环经济”一词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也越来越重视。过去,我对循环经济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我对循环经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循环经济则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学习,并联系实际,我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要通过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浅认识。一、所做工作过去,我街道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积极宣传循环经济。我们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科普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普活动中进行广泛的宣传。二是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帮助乡办集体企业全面推行改制。在企业改制、拆迁工作中,对浙江华联药机厂等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予以优先落实,对八达建机厂、安阳经贸中心工业点、岭下工业点等企业及工业点,加大服务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其改造传统产业、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街道的帮助下,不少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了节约型发展,其中温州市耀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的多彩凹板印刷机获得2005年度浙江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瑞安凯迪药化机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圣雷机械有限公司获国家、省、温州市多项专利奖和创新奖等等。二、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上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循环经济不是很了解,对其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透,循环经济的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二是技术、资金等瓶颈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辖区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单个企业再利用、再循环的成本较高,现有技术和资金难以支撑。三是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目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处于一种非自觉的状态,既没有法规和政府的约束,也缺乏政策的支持,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要通过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管理人员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建设循环型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循环经济是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及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支撑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要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三、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采取措施,严厉打击超标排污的企业,特别是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该停的就停,该关的就关。二是要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由政府进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三是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电、气、油、煤炭等的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以GDP的增长作为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应将人类发展指标和反映资源环境制约的约束性指标以合理、可行的形式纳入考核体系。安阳街道办事处王建平二00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