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班级心理委员简介一、什么是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是为班级同学、寝室同学及身边朋友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服务的人,是班级学生干部,他们以平等、尊重、服务同学的态度为有相关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承担或协助实施针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务或活动。二、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及意义(一)心理委员职责心理委员作为班委会的成员之一,工作性质与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等不同,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心理委员的一般职责:1.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在本班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2.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及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3.注意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向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反映,使其得到尽快解决;4.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及时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负责向心理辅导老师提供同学的表现,以便加强对接受咨询的同学跟踪与反馈;5.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普查和问卷调查;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担任学生助理,为老师、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7.保密原则。(二)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的意义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开展同伴互助式的心理互助活动是意义很大。首先,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其次,助人与自助是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意识和意义,助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接纳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因此,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最后,班级心理委员的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将会在其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地作用。第二章心理委员应掌握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一)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很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个人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是智力正常。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四是人格完整。人格稳定、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六是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如果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处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如果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帮助,就会很快恢复到心理健康良好的状态。(三)心理卫生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1.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要从多方面加以评价,主要是: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