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青团****青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doc

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5/NUMPAGES总页数52022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16分)1、呼吸时,我们吸进富含_________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少受到的浮力就越________。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蚯蚓。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________,物体排开的水量________,受到的浮力就越________。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6、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_______,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_______。7、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和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升降式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2、土豆在清水中是沉的,把土豆切成三分之一大小,放入清水中()。A.肯定沉B.肯定浮C.可能浮也可能沉D.先浮后沉3、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所受浮力增大的是()。A.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口驶向大海的轮船C.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D.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A.一年B.一个月C.一周5、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船,甲船最多装10颗弹珠,乙船最多装15颗弹珠,这说明()。甲船比乙船排开的水量大B.乙船比甲船排开的水量大C.两船排开的水量一样6、我们熟悉的大理石是一种()。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7、地面铺瓷砖时,瓷砖之间会留出2毫米左右的缝隙,其目的是()。A.为了排列整齐B.为了雨天排水C.使瓷砖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达到上浮和下沉。A.大小B.轻重C.体积9、水变成冰,体积会()。A.缩小B.变大C.不变10、静脉血的含氧量比动脉血的含氧量()。A.高B.低C.一样的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物体离光源越近,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2、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它在食用油中也一定是沉的。()3、照明灯装灯罩,教室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好看。()4、开发利用太阳能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5、把刚煮熟的鸡蛋浸入冷水中,再剥鸡蛋的壳更容易。()6、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直线行进的。()7、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8、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9、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10、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四、连线题。(共10分)1、将动物与其主要过冬方法用线连起来:燕子冬眠青蛙迁徙松鼠洄游麻雀换上厚羽毛大马哈鱼储存食物换上厚毛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1、下列是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的实验记录,请根据要求答题。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记录表1.把记录表补充完整。小部分浸入水中中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0.2N0.35N0.8N在水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0.12N0.2N0.5N浮力大小(______)(______)(______)排开的水量12ml25ml38ml2.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答: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跟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排开的水量有关下沉物体浸入的体积越大(______),受到的浮力就越大(______)。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酷热的夏天,往地上撒些水,为什么会感觉凉快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中有哪些人为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是?(至少写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