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桔子也可凉拌吃一天不要超过3个桔子的营养十分丰富,吃1个桔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最多也不要超过3个。终于又到吃桔子的季节了,可不能胡吃海塞,要注意吃桔子的技巧哦。主题:凉拌桔子食材:桔子2个,圆白菜30克,绿豆芽30克,香油、酱油、白砂糖适量做法:1.将桔子剥掉皮,加入白砂糖腌制1个小时左右;2.将圆白菜洗净切丝,绿豆芽去根须,用热水烫过,沥干水分;3.将腌好的桔子、圆白菜、绿豆芽放入碗中,搅拌均匀,再以香油和酱油调味。特别提醒:一、桔子开胃理气一天不要超过3个中医认为,桔子味甘、酸,性平,入肺、胃经。有开胃理气、润肺止渴的作用。桔子的营养十分丰富,吃1个桔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最多也不要超过3个。因为桔子含糖量很高,热量较大,如果一次吃过多,就会“上火”,促发口腔炎、牙周炎等症,故不宜多吃。另外,桔子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如果一次进食过量或近期连续摄入过多,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就会导致皮肤发黄。桔子浑身是宝,桔子皮是一味理气、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药;桔子经络具有通经络、消痰积的作用;桔子核可治疗腰痛、疝气痛等症;橘叶具有疏肝作用。注意,风寒及咳嗽者不宜吃桔子。二、挑桔子要买皮肤光滑的挑桔子的话不论品种,中间有个环形的是母的,通常都会比较甜一些,有个点状的是公的,没有母的甜,挑皮薄有弹性的,早桔汁多味甜,晚桔比较粗糙多筋。桔子要买拿起来沉手的,外皮要润滑的,粗糙的像麻子脸的别买、每周四提醒: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肺最强时间:7~9时肺最弱时间:21~23时强肺关键词:润补充提醒:食疗只是日常辅助调理,别过分依赖;若感身体不适,请尽快就医。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橘子常与柑子一起被统称为柑橘,颜色鲜艳,酸甜可口,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橘子味甘酸、性温,入肺、胃经;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主治胸隔结气、呕逆少食、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肺热咳嗽及饮酒过度。橘子营养也十分丰富,1个橘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含量。并且橘子中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橘子中丰富的营养成分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有益处。橘汁中含有一种名为“诺米林”的物质,具有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对胃癌有预防作用。美味的橘子橘子皮呈橙色,果肉呈粒状,被薄皮包裹。橘子皮薄肉多,汁水酸甜可口,剥开橘子橘子水就可溢出。《橘子》为2012年即将上映电影橘子的营养与药用价值1.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后者则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2.橘子内侧薄皮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3.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故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食品,研究证实,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积在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4.在鲜柑橘汁中,有一种抗癌活性很强的物质“诺米林”,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能使人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成倍提高,阻止致癌物对细胞核的损伤,保护基因的完好。5橘子肉、皮、络、核、叶都是药。橘子皮,又称陈皮,是重要药物之一。《本草纲目》中说陈皮是“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橘皮是一味理气、橘子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药;刮去白色内层的橘皮表皮称为橘红,具有理肺气、祛痰、止咳的作用;橘瓤上的筋膜称为橘络,具有通经络、消痰积的作用,可治疗胸闷肋痛、肋间神经痛等症;橘子核可治疗腰痛、疝气痛等症;橘叶具有疏肝作用,可治肋痛及乳腺炎初期等症;橘肉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的作用,常吃橘子,对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老年咳嗽气喘、津液不足、消化不良、伤酒烦渴、慢性胃病等有一定的效果。橘子的营养丰富,在每百克橘子果肉中,含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2.8克,粗纤维0.4克,钙56毫克,磷15毫克,铁0.2毫克,胡萝卜素0.55毫克,维生素B0.08毫克,维生素B20.3毫克,烟酸0.3毫克,维生素c34毫克以及橘皮甙、柠檬酸、苹果酸、枸橼酸等营养物质。橘子性平,味甘酸,有生津止咳的作用,用于胃肠燥热之症;有和胃利尿的功效,用于腹部不适、小便不利等症;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之症。橘子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脏兴奋,抑制胃肠、子宫蠕动,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微血管出血。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风寒咳嗽、痰饮咳嗽者不宜食用。相克食物橘子同螃蟹食,令患软痈。同獭肉食,令恶心。勿与槟榔同食。(引自《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