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面试经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联合利华面试经历.doc

联合利华面试经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长的申请表联合利华委托中华英才网做校园招聘。所以,我是在英才网上申请的。不知道联合利华的申请表是他们公司自己设计的还是委托咨询公司设计的,反正内容非常多。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时间填表——可以说,这是我做过的最长的申请表。申请表的内容包括学历、专业、英语水平等个人信息,也有一些主观题目。例如,你对联合利华MT项目的理解、你对未来几年内职业发展的计划等等。申请表递交没多久,我就接到了笔试通知。后来我才知道,申请表的很多项目都是可以打分的,公司根据得分进行筛选。例如,英语四级就得1分,六级得2分;本科学历得1分,硕士学历得2分;最终根据总分选拔。我个人以为这样的筛选方法不是特别合理,因为很多主观性的问题,很难根据回答给予打分。笔试很“大兴”笔试那天,人没有想象的多,全北京大概就选出了100来人。能从数不胜数的申请者中胜出,我还是挺高兴的。笔试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大兴”——英语阅读加上数学。和大部分外企的笔试形式一样,内容也差不离。数学题甚至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模一样,正巧我也参加了毕马威的笔试,所以答得很顺利。可能是笔试人选已经经过严格筛选,所以笔试筛掉的人不多,不像汇丰银行。据我所知,汇丰的笔试一下子筛掉了大部分人。从早面试到晚第一轮面试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性面试(StructuralInterview)。考官问的都是非常常规的问题,如申请的职位、个人的优缺点等等。这样的面试基本上已经有固定模式,考官会根据每个问题的回答进行打分。二面是在上海进行的。联合利华的总部在上海,所以所有进入二面的候选人都集中上海。公司安排我从北京飞到上海,和来自全国各个大学的候选人一起进行二面。我们这届,联合利华的二面形式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采取的是BusinessCamp的方法。几个人一个小组,模拟开办工厂。整个过程中会涉及成本计算、贷款还贷、市场策划、产品推广等等各个方面。这中间,公司方面的人会扮演其他角色,故意制造问题。如某个HR假扮银行的人,提高利率;扮演工人要求加工资等等,以此来考验候选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届的二面是模拟工作场景。一大早,我就拿到了一大堆的Documents,有下季度的生产计划,连续几天的E-mail内容,下属提交的工作方案、成本预算……总之,我的角色就是一个生产主管,我所面对的就是一个生产主管一天需要处理的问题。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这些文件、思考处理的方法。之后,我需要用英语做Presentation,阐述我如何处理这些事务,怎么解决问题,实施步骤,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因为时间仓促,那些问题又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所以我觉得我的Presentation做得还不够流畅。从我的发言中,英语水平自然一目了然。根据我处理问题的先后、处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考官可以判断我是否具备联合利华需要的资质;判断我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是否与联合利华的要求契合;看我是否具有潜力和可塑性。紧接着的就是案例讨论。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大概10个人左右。我所在的小组讨论的是Launch(推出)一个新产品,我们如何做Promo(推广)。大家出点子,讨论客户定位、特征,分析产品卖点、销售渠道等等,然后设计一个方案。我们组在规定时间内并没有做出一个非常完整的方案。我觉得公司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考核环节,并不是非要我们在规定时间内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在过程中考察每个人的表现。因为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会被在一旁全程观察的考官尽收眼底。你在整个团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你提了怎样的建议,是否被采纳,这些可以帮助考官判断你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再次确认你是否具备公司要求的资质和潜力。第一个进行三面据说案例讨论后,进入二面的60余人又被刷掉了近一半人。当时,人力资源经理通知我进入三面,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不多的“幸免遇难者”之一。老实说,我觉得上午的Presentation不是很理想,所以对入选已不抱太大的希望。得知要进行三面,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有点“早死早超升”的味道。我是上海人,家在上海,但念大学在北京,所以当时是从北京飞到上海来面试的。案例讨论结束时,已近傍晚。我着急着快点面试完,然后可以回家一趟,晚上我又得赶飞机回北京。时间紧迫,我向HR提出,希望能排在面试第一个。对于公司来说,谁先谁后并没有什么影响。当我提出先面试的要求后,HR没有问我原因就答应了。就这样,我成了第一个进行三面的人。三面又回到了结构面试的状态,当然考官的级别远远高于一面。但问题还是较为常规的———你对申请职位的认识、对未来工作的规划……等等。说了一天英语,这时候我已经越来越适应,表达也更加流畅。三面一结束,我就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