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夜思教案静夜思教案集合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静夜思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3.喜欢学习古诗。活动准备: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活动过程:一:引出古诗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二.学习古诗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2.理解古诗(1)逐句欣赏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三.古诗朗诵表演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注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反思:《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歌结合得天衣无缝。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不是我们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整堂课通过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表现《静夜思》,都一直在引导学生寻找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情虽然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他们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时,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生活中的体验丰富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进一步地拓展了课的内涵。静夜思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二、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三、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教学过程: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身的家乡)2、同学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乐曲停,同学表达自身的想法。)(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3、简介李白。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一)初读课文。1、读通、读顺全诗;2、检查勾生字情况;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4、解题:(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3)串词义。用自身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1)读;(2)说(词义——句意)(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1、同学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3、学习第一行(1)读整行诗。(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3)说第一行诗意。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4、学习第二行(1)读整行诗。(2)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假如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和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4)朗读,引导。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5、学习第三行(1)读整行诗。(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