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探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推进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探讨.doc

推进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推进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探讨推进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探讨摘要:近几年,高校战略联盟已经开始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用并收效良好,但在甘肃省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甘肃省高等教育呈现出教育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非常有必要实施高校战略联盟的措施,改变甘肃省教育落后的现状。本文借鉴高校战略联盟成熟的模式,提出建设甘肃省高校战略联盟的具体措施:合作办学、联合课程、学分互换、图书馆资源共享等,以解决本省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科研能力弱等问题。关键词:甘肃省;高校战略联盟;高等教育一、高校战略联盟的内涵高校战略联盟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校(或高校与其他特定组织、机构)之间,围绕某一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建立的互为补充、互为衔接的一种相互合作的联合体。高校战略联盟既包括高校,又可包括科研机构、产业组织、各类社会办学力量等,是形成高校产学研群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手段。二、实施高校战略联盟的意义高校间的战略联盟在欧美发达国家及中国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但在甘肃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甘肃高校发展的未来单凭某一个高校的实力是非常困难的,甘肃有条件的高校应该联合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提升甘肃省教育品牌知名度。甘肃省高校战略联盟有利于提升各联盟成员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实现联盟成员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高校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引领和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等领域开展合作。三、甘肃省高等院校教育现状2013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40所(本科院校16所,专科院校19所,独立学院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17个,成人高等学校9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31所。201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较明显地缓解了广大群众与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虽然甘肃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甘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特殊区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1.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甘肃省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各项办学条件都很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实验室、仪器设备严重短缺,陈旧简陋,和西部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扩招后,高校校舍、图书资料、运动场地、等基本办学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基本办学条件,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2009年,我省普通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4.24平方米。而同年全国生均为28.5平方米。2009年我省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1.4平方米,生均图书54.42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5255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恶化的趋势。2.学科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学校布局上低水平重复设置、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很严重。很多专业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中却划分为不同的管理部门,例如:经济管理专业关联度比较高,课程建设应该资源共享。但是,由于属于不同的隶属部门,所以学科建设“大而全”、“小而全”。专业的会计老师除了担任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担任不擅长的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同理,专业的市场营销老师还要去学习会计知识,担任会计的教学。老师的备课量大,任务重,但是教学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也比较弱。3.高等教育人员配比不合理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后勤和行政人员太多,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多余庞杂的行政管理。特别是省属高校,员工不少,但是教学人员却不多,教师的代课压力很大,课时要求很高,但教师收入却不高,过多的代课压力造成科研能力不强。庞大的行政后勤人员并没有带来服务高效率,反而是低效率。因为,行政部门过于庞大,部门划分过细,出现问题时,相关部门踢皮球现象很严重,最终导致服务效率低下。4.高水平师资匮乏,领军拔尖人才培养能力薄弱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全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明显不足,生师比偏高。全省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44.24%,低于全国平均数近10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经费短缺和科研设备陈旧,高素质师资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薄弱,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还缺乏领军人才,这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另外,甘肃地处西部,经济水平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发展环境欠佳与事业平台不宽等多种原因导致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都导致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偏少,创新团队建设滞后,尤其是中青年领军拔尖人才相对匮乏。省属院校没有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没有人事关系在省属高等学校的两院院士。5.教学定位不清晰教学定位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