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小学到高中.doc

从小学到高中.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小学到高中——李慎广八岁那年,我跟着二伯家二姐走进了学校大门。那时,我对学校既不憧憬也不排斥,只知道自己到了来这里的年龄。上学的第一天,老师手把手教我写我的名字。我全身使劲,手心出汗,还是没能没能把字写出个“字样”来。回到家里,母亲让我写写学的字,我只好硬着头皮,按在学校的坐向坐好写出了三个蚯蚓样的字,得到“很能”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为何要按在学校的坐向写字?那时不知道原因,只知道不那样不会写,现在想来,这就类似于“顺口溜”“唱滑歌”,靠的是直觉,没能抓住活动的本质。上了几天学,新鲜劲没了,就想在家里悠荡。不敢逃学,没有请假的理由,更不敢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便用上“苦肉计”——晚上睡觉不盖被子,以求冻出个“肚子疼”,换来不上学的正当理由,可往往是事与愿违,第二天还是活蹦乱跳,身体无恙。二年级,对学习有了点感觉,在学校里也找到了玩的伙伴,心收了很多,不再打不上学的主意。那时的我个头不大饭量大,一顿饭能吃四个煎饼。学习不用功,煎饼换来的能量怎样耗出去?常常伙同一伙人与另一伙人开战——玩“打仗”游戏,我向人家扔土坷垃头,人家向我扔石头,我的技能虽高,可人家的效果更好——常把我头打出血来,现在,我头上还留有三处大的疤痕。我对那是的我界定为,属于“调皮精”,不是“捣蛋鬼”。三年级,陡然觉得自己不得了了,每当看着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便觉得自己有一肚子的学问,作为大哥哥有必要交给他们,便时不时跑到他们班级“耍威”,自然也就招来老师一次次的“震撼教育”。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他曾是我二哥的班主任,深为自己的业绩自豪——我哥学习成绩好全校有名。他按自己的经验走,想把我打造出像我哥那样的第二个“名人”,恩威并施,全程监护,时常给一个鼓励的眼神,时常照着我的头来个“一指弹”。我给他的回报是成绩越来越好。那时没有高考,上大学靠的是领导推荐,人们还是把学习当回事,只是不像现在这样强烈,为什么?父母给出的理由:上学可以识字解文,通情达理,做个“天下知”的“文化罐子”;学校给出的答案: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五年级,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学习好可以上大学,上了大学,可以吃国库粮,顿顿吃白面,不用吃地瓜干子煎饼了;可以找“卷毛(烫发)老婆”;可以过上“风不着,雨不着”的生活。这个信息并没有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只是给我增加了白日梦的内容。初一,学习学得比较从容,当班长,与一大群朋友疯,患有“多动症”(借老师回头板书的机会还会站起来伸伸懒腰),与语文教师玩成了“兄弟”,成绩还能名列前茅。数学、物理成绩不俗,政治成绩一塌糊涂,语文成绩说得过去。我看在“哥们”份上,花在学习语文的时间很长,但还是没有学到点子上。原因多方面,一是老师的“点穴”功夫差,二是自己的悟性低。语文老师带给了我什么?他让我在学校找到了自信。现在想来,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初二,成绩稳中有升,喜欢动脑子想办法。骄人成绩是,不用老师讲的办法,成功做出了77年的一道数学压轴大题,让老师怀疑了几天。我也靠着脑子活顺利战胜了新颖灵活的数理化中考题,尽管政治成绩寥寥,还是做为班级40几人中唯一一名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高一,这一年成了“分水岭”,那些靠“背”取胜的同学纷纷落马,我的成绩还能进入班级前五名,可惜的是,我们班的整体水平差。这一年,没有感受到危机,学习抓得不紧,习题做的不多,问题想的不深,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高二,分到理科快班学习,见到了更多成绩优异的同学,自信心大大下降。那年好像突然懂事了,人老实了,能长时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脑子也“老实”了,不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地记忆知识,搞得头皮分了“层”,整天沉甸甸的。更为糟糕的是,楞听语文班主任的话,花很大精力投入语文学习上。语文成绩虽提高了点,可其他科的成绩大大下滑,尤其是理科类的。当年,虽然通过高考预选,成为取得高考资格的30几名中的一员,终因实力太弱,在高考时栽了跟头。换了个学校复读,神使鬼差换了一种学习法,找到了学习的感觉。身体笔直地坐在那里,不是简单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积极寻找问题答案,觉得脑子变得“清澈见底”了,感到学习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为享受。可惜的是,这种状态来得太晚,当年,只是考取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过去,我是一名被老师教的学生,现在,我是一名教学生的老师。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为的是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当一个学生喜欢、给与学生科学指导的好老师。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