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俺叫赵教育教育小的时候其实是不叫教育的,后来上小学了,原来的名儿太土,就请村里的文化人改了个有文化的名儿。教育是家里老二,上小学的时候,他家有了第四个娃,虽然生活上更紧了,可在赵村四个孩子的也倒并不少见。赵教育的姥爷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了,解放前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写了一首好字,十里八村的人都来姥爷这代写家书。姥爷教的是孔孟之道,也就是所谓的儒家,平时却好喝几口小酒,可是酒量一般的姥爷着实也没什么好酒德,也到不为家里惹什么大事,醉了就好诉诉自己十年浩劫受的苦,再骂骂咧咧的说现在怎么怎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赵教育不好到姥爷那去,因为每每见姥爷,姥爷总是板着一副和他手里戒尺一样平整的脸面,让赵教育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给他听,若是功课修得不好,卡上几个字句,教育便少不了挨上几下那块姥爷埋在屋角跟才保下的“戒尺”的教育。当然,也有赵教育愿到姥爷那的情况,那便是姥爷有酒喝的时候了——一个人斟上两盅淡酒,再向供销社讨些煮花生。赵教育自然也是喜爱吃煮花生的了,喝酒的时候姥爷也不再要求赵教育诵文,只是自顾自的抿着酒,捡着花生,细细咀嚼。微醉时便持着教育的左手在小桌上比划字的写法,“‘回’有几种写法?”姥爷脸色微红的问着赵教育,教育自是不关心“回”的写法,一门心思抓着花生,塞着吃,“有四种,来,姥爷教你。”说着便执着教育的手,在桌台上划起来,教育则头也不转的自顾自抓着花生吃。不一会,姥爷喝的有点高了,也便骂骂咧咧起来,“村东头王家闺女真是个小妖精,看她平日都穿些什么,不检点啊!刘寡妇又在勾搭男人了!真是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当然,这在赵教育看来王家闺女不过是穿了件时下流行的花裙子,刘寡妇就是和村支书聊了几句。姥爷骂着骂着就开始叹气了,“可惜了我那套宋版的《四书或问》啊,就让那帮兔崽子们给烧了。”赵教育歪着头看着姥爷眼角渗出得泪,却也不忘了消灭仅剩的几颗花生豆,当然那时候的赵教育自然不会明白姥爷为什么会为了那两本书籍流泪。升了初中,赵教育便不在赵村住了,初中生活虽然烦劳而无趣,但缺少了姥爷,赵教育也没觉得少了什么。三年的努力,赵教育换来了中考年级第一的成绩,顺利的考入了市一中,在文理分科时,赵教育终于还是选了自己都学得吃力的理科,在老师们看来这个文科底子很好的学生或许有些叛逆。姥爷毕竟是老了,在赵教育升高三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出殡那天,姥姥捧了一个大袋子给赵教育,教育解开袋子,里面是满满一袋子煮花生,“那老东西说外孙你最爱吃这煮花生了,每次都给你留好多,你学习忙,迟迟见不到你,已经坏了不少了,这里的还都可以吃。”一向不哭的赵教育,这次跪在姥爷排位前哭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