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识结构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1,内容:制定《共同纲领》,起历史宪法作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意义:为开国大典做了准备.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称为国家的主人;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2,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巩固政权(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二)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1)原因: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2)抗美援朝的司令员: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胜利意义:粉碎了美帝侵略者侵略朝鲜的阴谋,保卫了中,朝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三)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必要性:没收封建地主土地,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2,经过: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完成.3,意义: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称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第2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结构一,一五计划(1953—1057年)1,目的: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根本任务: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成就:超额完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二,《中华嗣窆埠凸芊ā?1954年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三大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农业,手工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1956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2,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原因: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4,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第3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结构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1,背景:十年文革已经结束;党的某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推行"左"的错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2,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政治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二,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二)对外开放1,目的:引进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2,格局:经济特区(4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形成一形成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3,十三大(1987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4,南巡讲话(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二)确立1,十四大(1992年):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2,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四,民主法制的发展1,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2,农村和城市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4,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补充归纳:补充归纳:1,领导集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