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精品教案-语文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三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播放《好汉歌》)听这首歌曲,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对《水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文章。(教师板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2.把握人物形象。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三、作品简介1.《水浒传》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作。作品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传说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它记叙了北宋末年梁山伯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表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浩大声势,描绘了“八方共域,异性一家”的理想,塑造了一百单八条好汉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他们同封建统治者抗争的战斗精神及智慧才能,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腐朽的本质,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明快,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现在流传的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三种。我们所学课文选自小说《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故事相关情节九纹龙史进去延安寻找师父王进,却误到了小种经略府所在的渭州。在茶坊里巧遇鲁达。鲁达对史进一见如故,邀他一同上街喝酒。在前往酒楼的途中,又遇见正在耍枪卖膏药的李忠,于是三人一齐去酒楼。四、自读课文,检测字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查字典标注拼音。2.检测字词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四角(jué)这厮(sī)聒噪(guōzào)将(jiāng)来盏(zhǎn)儿恁(nèn)地间(jiàn)壁绰(chāo)酒座儿绰(chuò)号着(zhuó)落腌臜(āzā)小种(chóng)经略彀(gòu)赊(shē)酒肆(sì)揸(zhā)开掇(duō)臊(sào)子实膘(biāo)眼棱(léng)咄(duō)正着(zháo)磬、钹、铙(qìngbónáo)解释词语:聒噪:吵闹,打搅。较量:这里是谈论的意思。着落:强制别人要他负责任。理会:过问,解决。消遣:戏弄、捉弄。五、赏析课文的“三”妙。今天,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重点欣赏文章的“三”妙。围绕“三”我们重点从结构的“三妙”,人物的“三妙”来赏析文章。1.结构的“三妙”。问题:请跳读课文,分析在文章的结构上,“三”的妙处体现在哪里?学生跳读课文,从文中画出表明地点的词语。然后,按照情节发展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划分层次并批注概括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班级讨论“三”的妙处。讨论明确:(1)妙在地点:三个地点: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二妙情节结构:根据情节发展,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起因:第一部分(1—7段):潘家酒楼,鲁达倾听金家妇女的倾诉。经过:第二部分(8—9段):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妇女离开。高潮、结局:第三部分(10—21段):郑屠肉铺,鲁达拳打郑关西,并亡命出走。(3)三妙在层次清晰,情节波澜起伏。2.人物的“三”妙。鲁达是全文刻画的主要人物,围绕“三”字让我们再来欣赏人物刻画上的三字之妙。刻画鲁达的三妙具体体现在:“三人之妙”、“三问之妙”、“三激之妙”、“三打之妙”。要求:请各小组任选一个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学生按小组挑选任务,然后,组长组织学生读书,批画,讨论。最后,在班级做发言。(1)欣赏“三人之妙”。学生分组自读、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比较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讨论明确:①妙在人物性格迥异,个性鲜明。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拍案而起,破口大骂,立刻要去教训郑屠,显示人物的脾气暴躁、嫉恶如仇,打抱不平的性格。史进,听后豪爽解囊;李忠小气的挑挑拣拣,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妙在动作刻画生动。鲁达的一个“摸”字,是搜索身上全部银两,足见其慷慨。史进边说边“取”出十锭银子,不假思索,伸手便拿,也见其豪爽。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银子,挑挑拣拣,足见其小气。(2)欣赏“三问之妙”。学生分组自读、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画出鲁达与店小二的三次主要问话,分析鲁达的性格。讨论明确:主要的三问有:“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他少你房钱?”“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还乡去!”①这三问妙在有理有节。有理表现在:“他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