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oc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情分析一、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1、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气候的分布,以及这样分布的原因,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气候的分布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的分布。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本区生态环境的影响。4、多数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本区的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振兴本区的经济。5、学困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名称的记忆,本区的经济特点,以及如何走出发展的困境,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课件、图文材料等,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图文资料、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二、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在师资力量、家庭教育等方面都与城市里的中学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的开展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1、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科的增加,知识量的加大,许多的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其实就是简单的背诵为主,以为只要背诵了,就可以做题了。中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为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各科的知识压力大,所以学生的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小学生那种学习方法。2、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学生生源质量与城区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3、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采取的措施:1、上课用语应简练,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看图时间。2、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夯实基础。在初一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中,多让学生操作教具中的事物,学生感兴趣后,自然产生了习惯。3、立足课堂,加强对地图的运用。课程标准有很多条的内容均标准明确说出运用地图来学习,说明了地图的重要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的教学,立足于地理教材。地理课的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多让学生动手找图、画图,要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反复的学习,最终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4、立足生活常识,结合生活或时政热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可以举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5、反复重复,反复联系,加深学生的印象。初中的地理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习内容比较少。可以通过课上大量的练习、课上重要知识的重复,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6、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个别辅导,让学生能找到一种适宜自己的有效学习地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