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2.docx
上传人:志玉****爱啊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2.docx

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2.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2教学要求: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那么寓言故事。2.了解螳螂捕蝉这那么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教学难点:了解螳螂捕蝉这那么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讲述螳螂捕蝉这那么寓言故事1.请同学们翻开默写本,我们先来听写几组词语。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啄食④少年弹弓瞄准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螳螂捕蝉?3.〔出示插图〕我们来看这幅图。看着图,再根据我们刚刚听写的这些词语,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吗先自己说说看。〔学生练说〕4.指名学生说,评价,再请人说。〔①学生边说边贴板书:蝉,螳螂,黄雀②如有学生说到寓意,及时予以肯定:你能想到这是一那么寓言故事,并把它的寓意告诉大家,你很会思考。如没有学生说到寓意,就及时提醒:这是一那么寓言故事,每一那么寓言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叫做寓言的寓意。如果你能在故事的结尾点明寓意,就会讲得更好了。贴板书:一心想眼前利益没顾到身后隐患5.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那么寓言。二.学文明理1.在本文中这那么寓言是一位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它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又是怎样讲述的呢让我们认真地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要求。2.〔出示自学要求〕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的2--12自然段①找一找:在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话。把它画出来,并说明理由。②想一想:吴王从少年的话中悟出了什么③评一评: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位人物,请你对他做出简要的评价。〔并从书中找出理由〕〔提示:①可以在书上做批注。②各自完成任务后,如有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一下〕老师将讲给你们5、6分钟的时间自学,请你要抓紧时间啊。3.自学4.全班交流1〕交流第一个问题〔①出示重点句: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呢!②朗读:真是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交流第二个问题〔①贴板书:楚国,吴王,其它诸侯国吴王终于明白了:不能像蝉,螳螂,黄雀一样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害啊。②贴板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害读一遍〕3〕交流第三个问题〔①交流的重点应该是少年的智慧。提升:勇敢要有智慧的支撑。一个好主意想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宜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策。少年就是一位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的人。〕②读重点句:这两位人物都有令人喜欢的地方,但无疑少年是作者更加赏识的一位。因为正是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吴王明白了:做事〔学生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的祸害。〕5.朗读训练1〕现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你喜爱的人物。凭着你对这个人物的喜爱,朱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读好。2〕〔出示要求〕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这位人物说的每句话都有感情地读好。3〕学生自读4〕指名读,评价,再读,教师参与读5〕齐读:老师读旁白,喜欢少年地站起来读,喜欢吴王的坐着读。三.拓展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最好能联系实际谈一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祸害学会智劝深明大义,知错就该〕2.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相信学习了这一课,又一个道理已经铭记于你们心中了。读重点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及身后隐患。〕3.补充寓言螳螂捕蝉既是一那么有趣的寓言,又是一个能启迪人的智慧的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吗四.布置作业。请你仿照?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件事与一那么寓言结合起来,编写一个故事。板书设计:23螳螂捕蝉吴王―――楚国〔赵国在后〕螳螂―――蝉〔黄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身后隐伏祸文献摘录:寓言故事是根据刘向?说苑?中的有关记载改编。既是寓言故事,书中的人物都是寓言形象,有的还是假托的,不宜过多介绍史实,强调它的真实性。教学反思:内容总结〔1〕六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2教学要求: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那么寓言故事〔2〕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啄食④少年弹弓瞄准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螳螂捕蝉?3.〔出示插图〕我们来看这幅图〔3〕〔并从书中找出理由〕〔提示:①可以在书上做批注〔4〕〕5.朗读训练1〕现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你喜爱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