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Ma****5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蒙古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能直接证明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的遗留下的碳化的植物种子和农具,B项不选;传说不能直接作为史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研究的重要史料,C项排除;炎帝的传说证明不了炎帝的真实存在,但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D排除,选A。考点: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的起源·炎黄传说。2.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使用青铜器松土D.用铁犁翻耕土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创造使用的耕作工具是耒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制农具的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选项错误,青铜农具的最早使用是在夏朝;D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的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与排除能力。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南北朝以来,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处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故选B;A、C、D分别是主观、客观和思想方面的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名师点睛】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注意题中商业活动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判断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BCD项三项在题中材料没有体现。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佣工”说明存在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聚四方无籍游徒”说明流动人口众多;“瓷镇”说明景德镇当时制瓷业较发达,①②④符合题意,此时的景德镇属于民营手工业,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D。7.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A正确。借贷货款不是邸店的经营范围,故B错误。市舶使主要负责海外贸易,故C排除。“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