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搜神记》人物评析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关于玄幻小说的人物评析。当我听到这个作业时,我就在思考怎么写它。于是我给自己提了三个问题,写哪一个小说,就具体些哪几个人物,还有就是怎么去写?思来想去,都找不到合适的小说。因为我看的玄幻小说不多,所以斟酌再三,我想到了我小时候曾经听大人讲述过的一本小说。它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我想这大概也是玄幻小说的鼻祖了吧。以此为范本,通过对它的阅读和人物的鉴赏,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心中对于“玄幻”二字的理解,也可以使我们深刻的从中体会一些人生的哲理。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而获得深悟的就是《干将莫邪》和《董永》的篇章。下面就让我一一来述说。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这是他一生中铸得最好的剑。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等孩子长大了,让他替我报仇。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干将看见楚王献上宝剑,并对楚王说:“天下有此剑一对,一雄一雌,这是雌剑,雄剑不会交出。”楚王拿到雌剑就杀死了干将。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赤。莫邪记住丈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十多年以后,赤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诉了他。赤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就在赤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赤,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赤混进城来。赤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没法为爸爸报仇,赤伤心极了。一天,赤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壮士。壮士非常同情赤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我能为你报仇,不过,你得把你的头和你的宝剑借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趁机杀死楚王。”赤一听这话,立刻跪下给壮士磕头:“只要你能为我父子报仇雪恨,我什么都愿给你。”赤说完,提起宝剑把头割了下来。壮士拾起了头和剑,伤心地说:“放心吧,我一定要杀死楚王。”壮士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这头和剑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高兴极了,要赏壮士。壮士说:“大王,要是你把赤的头放在锅里煮烂,他的鬼魂就不会来伤害你了。楚王赶紧叫人架起大锅,用大火煮头。谁知煮了三天三夜,赤的头还是没有烂掉。壮士对楚王说:“大王,要是您亲自去看一看,赤的头就能煮烂了。”楚王也觉得奇怪,就亲自走到大锅边,伸长脑袋朝里看。壮士趁机拔出那把宝剑,用力一挥,把楚王的头砍落在大锅里。卫兵们大吃一惊,过来抓他。壮士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在锅里。人死剑在,干将造的一对宝剑留了下来。人们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将,另一把叫做莫邪。每当读到人死剑在时,我的心不禁犹然一震,既是哀怜,又是振奋!干将铸剑,十年才成,我觉得这是一种坚毅与顽强。时光匆匆,岁月飞逝,为铸得一把绝世好剑,他倾尽心血,这不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吗?而想当今,我们要成事,那么也必须付出汗水和思考。我们再来看看莫邪,首先我们可以猜测干将能够铸成两把好剑,那一定是少不了她这个贤内助的。如果不是她一个人独自照料肚子里的宝宝以及照顾好干将的衣食起居,干将又怎么能够专心致志的去铸剑呢,而所铸的剑又怎能精益求精,最终成为绝世好剑的呢?而当干将被杀了后,她一个人独自带着赤东躲西藏,把他拉扯大,数十载含辛茹苦,这又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母亲和妻子呢。其心之刚强,其志之不屈,可见一般。她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贤惠干练的代表和真实反映。说到赤时,我的钦佩之情那就真的是蓄满内心了。首先就是他的那一份坚持,为了遵循父亲的遗嘱,他毅然走上了一条极富危险的推翻暴君统治的道路。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做到了他不怕直面推翻暴君的大任,更不怕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死。为了完成大业,献出了自己的热血。这是怎样的猛士?我应该为他大声呐喊,他是正的猛士,他豪情万丈!最后我要说的是那位壮士。“生有何欢,死亦何哀”!他那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恪守做人之道的品质,令我感动。他们四个人都是古代勤劳而智慧,朴实而血腥的劳动人民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