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层反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亟需关心基层反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亟需关心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社会岗位的缩减,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出现了失衡,直接表现为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五因素”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首先体现出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致使国内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持续攀升。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为909万人,同比增长35万人,成千上万的毕业大军不断涌向社会,预计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而社会有限的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严重的供大于求成了大学生们难就业的根本原因。以**县为例,2019年高校毕业生938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1125人、2021年高校毕业生1203人,我县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在逐年增加。二是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市场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虽然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系统、完整的机制来保障实施。近几年来,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加上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学生不愿意放弃城市户口去村镇工作,导致人才普遍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沿海地區,造成大城市人才拥堵,城镇人才缺乏。此外,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样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以往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机构都是毕业生的主要吸收者,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往往企业的环境、声望和福利待遇成为毕业生首先考虑的问题,而随着国企的转型和改革,国家人事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公务员的数量大大减少,即使是这样,部分毕业生选择等待也不愿意进入其他环境就业,这些毕业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选择了自愿失业。三是高等教育体制不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明显滞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分配工作,而是市场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但高校的培养机制却没有市场化。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由于政府对于就业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学校设置的专业相似,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为了追求毕业率,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未经深入的调查研究,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导致人才输出超过市场的需求,为了能够多招学生,不顾专业结构、市场需求,而是立足本校已有的专业和师资力量,什么样的师资开设什么样的专业,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不管本校的实际情况,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就业竞争力下降。高校的教材、教学设施、教学方式陈旧。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应试教育模式为主。以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空有书本上的知识,而无法进行实际应用,从而无法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四是高校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目前很多颠覆性技术不是在学校里产生的而是在企业产生的,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高等学校,他们所拥有的设备、装备、理念都比学校里培养学生的教材要先进。大学应该是引领社会的发展,让学生的思想超前于社会,技术超前于社会然后培养的学生走向才会被社会接纳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但现在是社会走在了高校前面,社会比高校还先进,高校还在用淘汰的教材、设备培养学生。如此这般培养的学生又怎会被社会接纳,必然的结果便是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造成就业困难。五是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持有观望的态度主动少,被动多。虽然我国高校培养方式已经变革,但部分学生的观念并没有一起转变,仍然处于精英化教育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导致有些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就业。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对职业生涯也没有规划,导致面临就业问题时,不知该如何选择。首先,面对岗位的选择从众心理严重。不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爱好,选择所谓的热门行业和岗位,导致某些行业竞争激烈,而另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遇到没有达到心理预期的岗位就不愿意就业,对于工作有着不切实际的追求,最终导致失业。再次,缺乏创新精神。大学生虽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稳定的职业,进行终身就业。六是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企业对应届生的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应届生就业更是首当其冲。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一些因为疫情离职的、二战三战研究生的、准备换工作的人,整体就业压力增大。与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