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A股市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博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的A股市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博弈.doc

2011年的A股市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博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股指年报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2011年的A股市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博弈一、2010年回顾图1: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及现货指数走势资料来源:财汇金融中信建投期货从2010年4月16日正式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总体走势并未脱离现货指数走势,基差在相对合理区域保持基本稳定,虽然在部分时间段内因市场波动剧烈以及套利力量较小导致基差异常扩大。因此,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分析应该以股票现货市场为基础(后文的分析均以大盘走势分析为主,并未对股指期货走势本身作过多纠缠)。2010年的A股市场呈现了先抑后扬走势,其间的分水岭正好是年中(准确的说是7月2日)。以7月2日为界,2010年的A股市场可以分作两个阶段来看:第一个阶段是年初至6月底,A股市场大幅下跌。年初,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大盘下探至年线后止跌企稳,但随着4月份国务院推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银行、地产以及钢铁等权重板块纷纷大幅下跌,拖累大盘失守年线并一度逼近2300点关口。第二个阶段是7月初至年底,A股市场触底反弹。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预期增强,金融及地产等权重板块展开强势反弹,在中小板块快速上涨的配合下,大盘快速上扬并一度逼近年内新高。但是,随着CPI数据的快速攀升,通胀预期强烈,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再起担,金融以及地产等权重板块大幅走低,对大盘构成拖累并再次失守年线。二、全球经济继续再平衡宏观政策显分歧2011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继续再平衡的过程中,即促进需求从公共部门转向私人部门的内部重新平衡以及促进需求从逆差经济体转向顺差经济体的外部重新平衡。由于这一过程进展缓慢,全球经济复苏将仍然脆弱。据IMF最新预计,2010年和2011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4.8%和4.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产出在2010年和2011年将分别增长7.1%和6.4%。然而,在发达经济体,预计2010年和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7%和2.2%。在发达经济体,虽然库存以及最近固定投资的激增带来了制造业和全球贸易的急剧增加,但投资的增长并未有效转化为就业的增长,经济复苏依旧是脆弱的。不过,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的可能性仍然较低。2011年全球宏观经济政策也将继续呈现分化。对发达经济体而言,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大衰退之后可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增长期。经济增长步伐可能太过缓慢而无法很快闭合产出缺口,从而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且通胀压力有限,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对于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由于发达经济体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前景良好的背景下,资本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导致通胀压力显著提高,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将明显收紧。整体来看,2011年发达经济体倾向于增加出口而新兴经济体倾向于增加内需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仍将继续。发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基调将偏向于“促增长、防通缩”,而新兴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基调将偏向于“稳增长、反通胀”。图2:PMI指数显示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图3:美国失业率下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图4: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是压低实际利率资料来源:美联储WIND中信建投期货图5:美国实体经济流动性并未持续改善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图6:美国仍面临通缩风险(CPI同比,%)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期货三、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加息周期已开启从201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论调来看,2011年宏观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主要是为切合“稳增长、反通胀”的要求而提出的,这一论调基本符合目前中国的经济实际。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0年11月份CPI同比增长5.1%,形势已经比较严重,反通胀将是大势所趋。为控制通胀,货币政策势必明显收紧,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也必将以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为代价,因此实行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很有必要。经历了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并对房地产行业降温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回归到更加平稳的水平上,将更多地依赖于内生动力。当前经济活动减速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而房地产调控措施和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也将在未来几个季度中显现。由于制造业投资复苏预计将抵消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和房地产投资减速的影响,固定投资增速预计将保持稳定。国内消费增长将得益于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以及政府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外需依旧疲软将导致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也会因投资减速而放缓。CPI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天气灾害影响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而“核心”通胀率仍保持基本稳定。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消费品领域存在着工资推动型的通胀。不过,受翘尾因素的影响,预计明年上半年CPI仍将位于高位。鉴于明年的通胀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