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程绍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doc

程绍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吉林白城大安市六合学校程绍波摘要: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共性问题,有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重内容理解忽视人文熏陶等,为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了几点不成文的想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重内容理解,轻人文熏陶以读代讲自主、合作、探究以读为本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有明显的转变,从过去的一味的传授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及学习能力。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教育课,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特有的工具性,轻视字词句等方面的训练,只顾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只专注于字词句和内容分析,而不注意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老师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们在课堂上随时可以看见的是老师在不断地问,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在回答。在这一问一答间,老师似乎成了“问题先生”,而学生则成了“问题奴隶”。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变得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偶尔有学生提问,也只是局限在对字、词理解上,极少有人提出有创造性的或引人深思的问题,学生跳不出老师思维的圈子,禁锢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三、重内容理解,轻人文熏陶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一一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靠教师讲解。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偏重于对阅读内容的详细分析理解,而轻视和机械进行人文教育。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教育,激不起爱美的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四、课外阅读出现“四无”现象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出现了“四无”现象:一是无书读。农村经济落后没钱买书,家长没有意识要给孩子看课外书。二是无质量。随着生理心理的渐趋成熟,小学生迫切希望了解世界,追求曲折离奇,因而对侦破、武打、漫画类作品尤感兴趣。三是无时间读。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回到家中就忙着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来阅读一些好书。四是无指导。一些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因而很少指导。一些家长有无能力指导。解决的办法: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二、以读代讲,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1.课堂教学要做到精、简。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认真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然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学的内容。此外,教学环节要简,不能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一堂课四十分钟,教师就应本着“浓缩是精华”的原则来组织教学,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做到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讲读结合。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是我们要大力研究、在教学中很好体现的。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得积极主动。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预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四、把握阅读灵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以读为本”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灵魂。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地读,而是落实到每个学生潜心地读。阅读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