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二章 3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小云****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二章 3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二章3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途径。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2.危害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3.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①污染物:空气中小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即“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10。②危害: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可使人患“尘肺病”,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③分布:可吸入颗粒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2)酸雨①酸雨的概念、污染物和污染源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②酸雨的危害影响方面主要内容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③我国的酸雨:南方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4.其他大气污染:氟利昂破坏臭氧层、CO2排放量增加有可能引发全球性气候变暖。二、大气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2.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3.我国治理酸雨的措施:建立“两控区”,即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一、判断题1.10微米以上的悬浮颗粒为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称为PM10。()2.吸入少许颗粒物能提高人体免疫力。()3.沿海地区的总悬浮颗粒物少于内陆干旱地区。()4.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是世人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5.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答案:1.×2.√3.√4.√5.√二、选择题6.近年来大气污染现象在大城市相继发生,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污染发生的原因是()A.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B.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C.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D.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解析:选D。大城市发生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多,污染物丰富;同时强烈的光照可加剧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7~8题。7.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8.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A.使用无铅汽油B.工厂把烟囱造高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为生活燃料解析:第7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第8题,城市中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含硫煤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导致的,因此,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可使硫氧化物中和,减少酸雨的产生。答案:7.C8.C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形成酸雨的污染源图(见教材P27图2.16)和酸雨的危害图(见教材P27图2.17)。(1)形成酸雨的污染源有哪些?主要污染物有哪些?(2)酸雨的形成机理是什么?提示:(1)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固定污染源(工厂锅炉、家庭炉灶等)、移动污染源(交通工具)。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2)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相结合,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2.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2004年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图(见教材P28图2.18)。(1)我国酸雨危害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2)我国酸雨危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酸雨地区分布有何变化趋势?提示:(1)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2)燃烧煤炭产生的SO2过多。(3)地区分布范围扩大,由西南地区扩大到了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华北和东北地区。[核心归纳]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影响及防治措施(1)可吸入颗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