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质量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doc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图纸会审制度1、图纸会审记录由组织会审的单位汇总成文,交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确认后定稿打印。2、图纸会审记录应写明工程名称、会审日期、会审地点、参加会审的单位名称和人员姓名。3、图纸会审记录经建设单位盖章后,发给持施工图纸的所有单位,其发给份数与施工图纸的份数相同。4、施工图纸会审得出的问题如涉及到需要补充或修改设计者,应由设计单位负责在一定的期限内交付图纸。5、对会审会议上所提问的解决方法,施工图纸会审记录中;必须有肯定性的意见。6、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是工程施工的正式技术文件;不得在会审记录上涂改或更改其内容。技术交底制度1、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应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都应进行层层的技术交底。2、交底程序:在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工长、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分管施工工长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部位施工前班长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时做好文字记录。对重要的分项工程及施工工序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工长组织进行技术交底。工序交接制度1、施工过程中实施三检制,做好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及劳务队自检、施工员预检、质量员检查评定。2、同一施工单位内各专业工种的工程交接和同一专业工程中上下工序交接,填写检验批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预检工程记录,各方签字确认。3、不同施工单位之间工程交接,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中间交接检验记录》。移交单位、接受单位和见证单位(监理、建设单位等)三方共同对移交工程进行验收,并对质量问题、工序要求、遗留问题、成品保护、注意事项进行记录。质量检查制度1、严格按照公司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规范规定进行质量验收评定。2、分项工程质量应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班组自检员参加进行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上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定。3、分部工程质量由公司技术科组织,项目经理、技术员、班组自检员参加进行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并报总监理工程师验核。其中地基和基础、主体分部质量由公司技术经理组织进行评定验收,并报总监理工程师验核。4、单位工程完工后,由公司经理组织自检、自评后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等级评定,最后报质量监督站备案。5、单位工程由几个分包单位施工时,总包单位负责工程质量验评工作。质量奖罚制度项目经理部按项目工资总额的3%作为质量奖励基金,由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考核使用,项目考核内容为:1、各单位工程的质量考核;2、质量事故处罚;3、各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人考核奖罚。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充分调动项目部全体员工,搞好工程质量的积极性,坚持做到奖罚兑现。质量例会制度:项目部每一周一次进行质量例会和每周的班前会制度,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高防范质量事故的能力,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1、检查上次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未完成事项原因。2、检查分析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落实措施。3、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状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4、检查工程质量核定及工程变更及资料的收集情况。5、解决一些需要协调(处理)的有关事项。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一般由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质量负责人及责任负责人进行分析处理。1、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1)质量问题的审查;调查:调查结束后,对质量问题应填写“不合格报告”;上报项目总工程师;对重大质量问题还要写成“质量问题调查报告”,由项目总工程师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处理。(2)质量问题的现场保护和应急措施(3)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eq\o\ac(○,1)建立在质量调查的基础上eq\o\ac(○,2)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有关人员进行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eq\o\ac(○,3)质量分析可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人、机、料、法、环的五在因素进行原因分析,从中找出发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4)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的实施、控制及验证eq\o\ac(○,1)由责任人编写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经项目负责人审核后,由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实施。eq\o\ac(○,2)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的实施:由质量问题负责人实施,对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的实施一般有4种方法: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返修eq\o\ac(○,3)质量问题处理的控制及验证;质量问题责任人对质量问题按处理方案处理完毕后,报经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复验,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或还留有隐患。(5)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eq\o\ac(○,1)不作处理除了需满足功能和安全需求外还要论证使用寿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以及强度的设计是否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