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诵读欣赏对联六幅.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05 诵读欣赏对联六幅.doc

05诵读欣赏对联六幅.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灌南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第PAGE\*MERGEFORMAT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页学习内容诵读欣赏对联六副第1学时学习目标1.收集、了解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相关知识。2.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试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学习重难点1.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自学1.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制成知识卡片,以便上课交流)2.对照注释,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3.关于对联,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二、交流(一)交流课前先学内容: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分小组发言,展示对联知识。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二)课堂自学: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对联。1.仙人指路(多媒体配乐展示:对联及示例赏析文字)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赏析:寥寥十四字,上下句对仗工整,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需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则更见此联妙处。2.归纳赏析要点:(如何赏析对联,请参照以上赏析,写下你的心得,与同学分享)3.下面请同学们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三)交流展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适当记录,并做好点评。(四)牛刀小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出所给上句,看谁写得快,对得好。1.我们先来帮一位古代秀才解决一个难题:有一个秀才,家对面住着一户财主,财主家有一片很大的竹园,秀才据此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财主想捉弄秀才,就命人将竹子砍了。秀才不慌不忙,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就成了一副新对联:,。财主火了,叫人把竹子连根拔了。秀才还是在联尾添了一个字,又成了一副好对联,。请你猜猜看,秀才先后写就的对联是什么:(1),(2),2.名著对联上联: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下联:西游记,,,。3.根据课文内容对对子(1)课题《幼时记趣》上联:耳闻夏蚊如雷下联:(2)课题《寓言二则》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下联:(3)课题《》(你也可以根据某篇课文拟个上联,考考你的同学哦!)上联:下联:(四)实践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以及刚刚的练习,同学们能说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如何对对子,请把你的好方法分条列项写下来,回答问题时的分理性可是很重要哟)(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为你的班级、学校、家庭或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拟一副对联。三、反馈1.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2.下面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所写挽联,上联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上联:A、懂得进退攻守B、要打叭儿落水狗C、岂仅文坛闯将D、临死也不宽恕下联: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正确次序(填序号)为:3.请同学们从内容上给这些对联与相对应的省份连起来。其次,看看哪两联是相对的,将对应省份写在下面横线上。(务必看清要求!)浙江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苏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东黄山为九州增色广西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安徽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西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1)第一副:对(2)第二副:对(3)第三副:对学习反思:知识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