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反思_1179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反思_11793.doc

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反思_1179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gmail.com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反思[摘要]任何假设都具有不确定性,假设的改变能促进理论的发展。两权分离及委托代理理论的矛盾使传统的企业主体理论失去了现实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主体理论的影响和制约,要求会计主体假设必须有新突破和变革,应从会计主体中考虑社会权益。[关键词]会计主体假设;虚拟企业;劳动者权益;社会权益;委托代理理论任何学科都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会计学也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目前公认的会计假设有: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传统会计的理论和实务都建立在这四个假设前提下,它们构成了会计理论最基础的部分。但任何假设都具有不确定性,假设的改变往往能够促进理论的发展。会计理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会计假设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做出的合理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理论也应该有所发展。我国的现行会计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要施以全面的、本质的改革。会计假设处于会计理论最基础的地位,会计主体假设又制约着其它假设,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会计主体假设进行深刻的反思。一、企业主体理论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空间范围,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经济业务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规定记录和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会计主体假设产生于工业经济时代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的稳定性。会计界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提出了会计主体假设。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两权分离、委托代理理论的冲击,都对企业主体理论提出了挑战。二、知识经济对企业主体理论的影响1虚拟企业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会计所依存的经济环境。网上出现了许多虚拟的企业,这些企业是无形的,有的不具备会计实体的特点,给如何界定会计主体提出了难题。而且虚拟企业经常在极短的时间内解散或重组,其实体规模时而膨胀,时而缩小,动摇了会计主体相对稳定的理论基础。2高附加值产品传统的企业主体理论关注公司的主体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以简单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产品制造加工业态已经不再是经济形态的重心,取而代之的是以复杂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的科技含量高的附加值产品或服务的创造业态。即所谓科技不过是人类智力的外化形式。因此,会计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核算。一方面,职工培训经费大大增加,不将其资本化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所以在资产中应加入人力资源资产;另一方面,为保持企业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应确立劳动者权益。于是会计恒等式修改为“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劳动者权益”。三、可持续发展对企业主体理论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注意环境保护,注意社会的安定繁荣,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必然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1环境保护20世纪40年代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伴随着西方科技的突飞猛进,企业不惜牺牲环境来牟取暴利,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制止。传统的企业主体理论只强调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以及公司的主体地位,从客观上纵容了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行为。企业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予以内化,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应从会计主体中考虑社会权益。2增加社会权益的理论依据传统的企业主体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本由所有者的股权投资和债权人的债权投资构成,所以企业应该对其股东和债权人负责,会计恒等式的权益中应该包括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两部分。实际上,虽然社会公众、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没有直接对企业出资,但它们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离开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企业就无法生存与发展。因此,社会对企业是有贡献的,反过来企业对社会也应该有所回报,对社会负责,会计恒等式的权益理应加入社会权益一项。四、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主体理论的影响20世纪初期,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产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以及为其服务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主体理论适应了这种现实要求,从会计的角度支持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