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口语交际教案实用的口语交际教案模板锦集七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口语交际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课堂互动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习作的能力。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课前准备: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2、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3、搜集近二十年来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导入交际话题。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引导学生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提出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活动,主题为“浓浓的乡情”。(2)讨论的重点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3)口语交际可以运用诗朗诵、唱歌曲等形式进行。(4)结合本次口语交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1、自主选择,小组内交流(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全班交流展示,师生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4)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三、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课时习作一、提出习作目标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2、提出习作目标(1)确定习作内容,如: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2)给文章定一个好题目。(3)明确习作的要求:一要突出变化;二要表达情感;三要运用本组教材中学过的表达方法。(4)结合本次习作,展示习作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1、小组内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确定习作的内容。2、全班汇报展示。(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3、学生以片断式的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4、小组相互交流修改,完善习作。5、选差、中、优的作文全班交流修改,完善习作。6、自主完善修改作文。三、知识拓展延伸千锤百炼出好钢,千修万改出华章。请同学们回去后再三修改自己的文章写一篇完整作文,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口语交际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2、与人交流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与方法: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的爱,与父母真诚谈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2、再现情境: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3、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