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林格小杂感(106):教育的道场1、潜教育。神本无居所也无须居所,万神皆住心中,但人需要一种神的“在场”,无论是道场,还是庙宇,或者清真寺,甚或教堂,由于人将灵魂倾注到了其中,使得其中的神像、香火、钟声、教化仪式等,都充满了神性,都具备了潜教育的功能。潜教育才是最高级别的教育,在当下迷信教育技术的时代里,应当重新思考潜教育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比如,各地都在大力创建校园文化,近年来,在各级学校的信任下,余亦“沉迷其中”“不务正业”,主持或者参与设计了20多所全国养成教育重点实验校的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工作。2、道场。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妈妈”讲的故事是什么内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高高的谷堆旁边”,这会对“我”的一生发生影响,这就是物质所承载的美感意蕴对人的影响。人的教育,就是在生存的环境中对其进行感染的过程,这种感染通常通过物质来实现,其实质是对美的追求、创设和利用,使人享受到物质文化之意蕴,这是不教而教的最终实现,从而激发出人的美好情感和精神意志。在古代中国,藏书楼和书院就是这样一个道场传统。最近以2.16亿成交的宋代古籍《锦绣万花谷》,就是江南最为知名的藏书楼“过云楼”的藏品,过云楼为清代苏州顾家藏书楼,经六代人150年的传承,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3、做有灵魂的教育。在现代教育实践中,书房是家庭教育的“道场”,为了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形成构建书房的方法论,这些年,访遍大江南北诸位人文大家之私人书房,渐渐梳理出了一个操作体系,并为近100个家庭创意设计并陈设了以不同文化主题传世典藏为内核,文房清玩、木器佳作、书法对联为“形势”的教育格局,其中物质元素均经过了严密的提炼、选择、生成、鉴定,主要是想做一个教育实验,尝试开创出一个家庭教育静态文化之新路,顺便写了一本很好玩的书:《教育的物质》(明年出版)。如果说书房是家庭教育的道场,那么学校的教师学术典藏室则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这里可以随意地喝上一杯咖啡,也可以随意地取一本线装书慢慢翻,更可以和学生谈心,甚至也可以不定期举办名家对面对活动……相对于其他的校园文化来说,做有灵魂的学校文化,我认为是需要突出重点价值之所在的。3、何为道?著名作家海岩讲了一个段子:盲人打灯笼走路。人问:你一个瞎子打灯笼有何用?答曰怕他人看不清路,这是儒家;答曰怕别人撞到我,这是墨家;答曰黑夜出门就得打灯笼,这是法家;答曰想打就打何必问,这是道家;答曰你猜,这是释家;答曰你才瞎,没看出来我是装瞎吗?这是政治家……海岩说,这是听人闲聊的,且当笑话。意味深长,大致可以理解为,儒家之道,道在担当;墨家之道,道在非攻;法家之道,道在法度;道家之道,道在非道;释家之道,道在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