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医师考试一起走过的日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和医师考试一起走过的日子.doc

和医师考试一起走过的日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和医师考试一起走过的日子在《中国母亲》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妈妈对着几个儿女们说,一个空荡荡的屋子怎样才能被装满呢?她点燃了一枝蜡烛,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屋子。然后她慎重其事的说孩子们说,虽然咱们家穷,可咱们有希望那就是你们,有了希望穷就不可怕了。医师对于我就是生活中的希望,就是那能装满空屋子的烛光。十年前毕业后我在一家私人医院工作了一年多,在父母的强烈期望中服从分配转口做了老师。虽然我的工作也出了不少成绩,但是对于学了几年的本行――医师总是念念不忘。可能是缘于不自觉中对于医师的眷恋,虽然身边像我这样的好多同事都已经转向了教育专业的进修,我还是忍不住选择了医学专业,在工作中又拿起了那熟悉的书本,我觉得我就像贪吃的孩子看到了母亲的饭菜,激动而且满足,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时间,我自修完成了医学本科的学习。我以为我会快乐,会放弃,因为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可是我还是做不到。我不喜欢在农村里边当一辈子老师,传授着不变的知识,我不喜欢每月固守着可怜的工资,看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望梅止渴。我更不喜欢让自己的孩子每天荒废着宝贵的时间,输在起跑线上。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同事说起了医师考试,这个考试在我上学时也曾听老师提过,但是在当时觉得这种考试离自己太遥远,都是那些很有学识,很有经验的人才可能去考的。还记得当时老师谈到这种考试时那神圣庄严的表情,就像是传教士谈到耶稣。医师,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却在心中升起了希望,让我看到了未来,让我找到了目标。我相信,只要我认定了它,只要我肯付出努力,我一定也会跨越它,它也可以给我带来工作和生活的转机。于是我在九八年比较轻松的考下助理后在二○○五年的时候选择了医师。还记得第一次报名,我一个人到卫生局辗转反侧打听到报名点,填表,交费,办完手续,自己的心情是那样莫名的兴奋,感觉好像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接下来的日子,我挑灯夜战,一遍遍的看书,做题,对答案,发现错了,再看书,试做,冲着答案靠拢。当时我处在消息比较闭塞的时期,不知道网上有这种远程教育,而且身边也没有考试的朋友,只能靠孤军奋战,我记得当时除了必须的工作,生活,我放弃了所有事情,真得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还是弄不懂其中的一些儿科补液计算和感染率计算。还记得在第一次参加医师考试之前,我儿子三周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但是小孩子对于这种生活环境的变迁不是一下子能适应的,在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开始发烧,就这样,在好好坏坏的病情中开始迎接他生命中的第一次挑战。在这种状态下,我也很难静下心来继续我的学习。终于坚持到了考试的日子,我只能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上了考场,结果可想而知,我连看最后一题是什么内容的时间都没有,实践技能都没有通过。第二次报名时少了上一次的盲目,多了一些理智。我参加了医学教育网的学习,当时是听的汤老师老师的病理学,听着汤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许多原来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一下子就很清楚了,并且从他的课程里还知道了许多外面的事情。这让我很后悔自己在上一次浪费了一次机会。不过就在我这样的庆幸中又多了一件让我烦恼的事情,我怀孕了。这意味着我不得不放弃与老师与考友并肩作战的机会,独自拼搏。于是我在严重的妊娠反应中参加了我和第二次考试,虽然身体很不适,好在考试紧张气氛让在我腹中的孩子比较自觉,我坚持下来了那两个小时的考试,然后出了考场就开始呕吐。还好取得了我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技能六十三分。接下来的一年,我带着出生了一个多月的孩子开始了我的新一轮努力。当时,是在做月子时老公替我报的名,哥哥从石家庄捎来的课本。这时,妈妈已经开始发出了反对的声音,第一,我身体还没恢复好,用眼过度肯定会落下毛病。第二,我都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要工作,哪有时间看书。第三,现在已经快四十岁了,别人不都是这么过的吗,为什么非要这么拼命。其实妈妈说的都对,我也试图说服自己,可是不行,我不想这么半途而废,我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就退却,我要努力,我要追求我的理想我的希望。我已经选择了远方我就要风雨兼程。这一年其中艰难欲说还休吧。我觉得徐颖老师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讲解清楚,重点突出,难点逐步突破,每道题,每句话都很精炼,在讲课之前做足了功夫。得益于汤老师帮助,虽然在这一年里我用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如从前,但我的努力和执著也得到了我家人认可与支持。在接下来的二○○八年也就是今年,我开始早做准备。我先买了去年的旧书和课件自己学习,等新书和新课下来就赶紧学新的。我报的是外科王老师和汤老师的课,他们俩各有千秋,不分伯仲。王老师干脆利落,注重整体,整个病理的分析与把握,尤其是与实际临床的结合,让人觉得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很实用,并且她自身的知识非常渊博,非常注重知识的更新,让人感觉可以依靠。汤老师对知识很认真严肃,联想记忆时却很风趣幽默。而他对于难点的把握很是准确,真的如天书的知识点在他的讲解下就像害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