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之攻略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爱上科学,想上科学,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科学。而探究性学习又是科学课教学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这是我们科学课必须大力提倡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大有帮助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中,以学生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观正在形成,并有效的促进了科学课的教与学。一次成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教师在自主探究中的指导,应该是以一个引领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进行的,并且渗透在自主探究的全部过程中。本文结合几个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一下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型科学学习中的指导策略。关键词:动机自主探究指导例谈儿童正是通过他们的自发探究,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教师所要追求的就是促使儿童的这种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探究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教师有效的指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贯穿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全过程之中。激发动机。学生有了恒定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强制性的,也不需要外在条件的诱惑,而是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形式、宽领域的,它可以表现为自身对教材本身及课外相关知识的兴趣,也可以表现为学生想获得他人赞誉与承认及自我需求而促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有了好奇心,凡事都会问个“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教师应精心培育,像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一样,这会使学生加深对科学这门课的兴趣。如我在教实验课时,会首先让学生说出你认识的实验器材,并继续问,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器材,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用它们来做什么实验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地集中过来,他们会对这些实验器材与本课要做的实验产生好奇心,这对我们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其实,教师在发展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的同时,也无形之中形成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强烈求知欲。科学课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教师应充分运用好实验、观察等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辅助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先进起来,如视听媒体的出现,CAI课件的使用等等,使科学课教学更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他们也从以前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开始转向以主动性学习为主,如有位教师在上四年级科学《电磁铁》一课时,就运用了“电铃、电话”等导入新课,使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兴趣大增,非得把它弄明白不可。二、引导质疑科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真正的探究者。所以,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是自主探究的核心。我们都知道,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主动的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不会提问题。因此我认为老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学生一开始提问题可能会出现所提问题漫无边际,没有针对性,提不到点子上或者是问题太多,难度太大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就能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问题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能问题的结论有一定的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猜想就是猜想,结果是否正确,是否有道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展开思考。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当课堂的情境跟学生的生活有所联系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但是,课堂上学生不提问,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才能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变强呢?其实只要找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要一提出,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主要因素,只要学生对事情感兴趣,就能激发他们对事物探究的潜能。三、指导假想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以生动的语言,亲切的表情,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而毫无戒备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在师生交互活动中,要尊重学生意见,经常谈,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好?你说呢?这样亲切而激励的语言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所发现。教师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