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8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1).doc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自我理解的促进(1)文章完成法自我理解的促进(2)文章完成法共感的理解共感性纸上应答训练(1)共感性纸上应答训练(2)促进的态度促进的态度纸上应答训练(1)促进的态度纸上应答训练(2)自我理解的促进(1)文章完成法1.我现在担心的事情是:2.将来我最担心的一件事情是:3.我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是:4.当面我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情是:5.对我来说因担心失败而困惑的事情是:6.人际关系我最困惑的自己自身的问题是:7.我最感到自我嫌弃的是:8.我最棘手的人是:9.我最恐怖的事情是:10.对我来讲最不愿意想起的一件过去发生的事情是:11.我不做就好了,这样后悔的事情是:12.他人所看到的我的缺点可能是:13.难以称心如愿的一件事情是:14.可能的话想改掉的我的缺点是:15.想一想,我现在最困惑的问题是:自我理解的促进(1)文章完成法解说:平时,我们对自己的问题,缺点、短处等往往比较多的是一种漠然含糊、暧昧不清的理解,特别是很难明确这些问题、短处或自己存在的各种烦恼。通过以上文章完成法,从各角度对自己的问题、短处或烦恼进行记述,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自身在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自己接纳这些问题、短处或烦恼,并将其成为自己自身的一部分,从而深化自我展示的态度。对自己的问题、缺点或烦恼等,我们不是闭上眼睛去无视、去拒绝,而是拿出勇气去积极关注这些问题,缺点或烦恼,由此,促进自我理解和他人理解才成为可能。大家的解答本身并无正确或错误之分,通过以上文章完成法(STC)作业并读了以上解说,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深化自我理解,接纳自己否定的侧面并走向对自我肯定化,使防卫的态度转化为自我展示的态度,重视自我自身的价值观与判断,以促进接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这不仅对心理咨询态度的形成有效,对加深自我理解,促进自己心理素质上也是有帮助的。自我理解的促进(2)文章完成法1.如果说自己有值得自满的东西的话,那就是:2.在他人看来我的优点可能是:3.最近连自己都感到做得比较得心应手的事情是:4.我竭尽全力做的事情是:5.对我来说最高兴的事情是:6.朋友称赞我的一件事情是:7.我自己实际做过的、感到好极了的一件大事是:8.我被他人所羡慕的事情是:9.我感到值得自己引以为荣的是:10.与去年相比,今年感到自己有所进步的是:11.至今为止,我克服过的困难之一是:12.在现在的生活中,我的目标是:13.至今为止,我想克服的困难之一是:14.我感到自己对他人的作用表现在:15.为了保持自己的感情平静而努力的事情是:自我理解的促进(2)文章完成法解说:能正视并接纳自己的问题、缺点或短处及自身存有的烦恼,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自己的长处、优点等,对于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自尊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心理咨询场面上,咨询员确实需要关注来访者所存在的问题或烦恼,这样可以由各方面加深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解,但同时又必须积极去发现来访者的长处和优点,需要始终注意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来访者。为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员,应该正确地认识并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相信人具有发展和成长的可能性,认识到大多数的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善的存在”,以形成对人的一种基本的理解的态度,促进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和(1)同样,大家的解答本身也并无正确或错误之分,通过以上文章完成法(STC)作业并读了以上解说,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自己的问题往往认为自己最清楚,其实不然。平时我们对自己的理解经常是模糊的,暧昧的。或者可以说,能一定程度上看到和知道,但往往不去意识它而将其抑制到无意识之中,这无论是谁都可能有的。我认为,明确知道、意识、理解自己,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或在作出某种决断的时候是非常有必要的。写文章本身这一行为,对于整理和理解潜伏在自己的内面中的心情、情绪是很有帮助的。在心理中,不是单纯去发现问题,而是要努力去发现长处。咨询者连自已的长处都看不到,都发现不了的话,又如何能看到,能发现来访者的长处?共感的理解罗杰斯(C.Rogers)的观点和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对共感的理解的解释是不同的。根据罗杰斯的观点,共感的理解是指“现在,在这里,来访者感觉到了什么,想说什么,作为咨询者应该觉察到”。而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则是:“为什么来访者会有这种表现,去发现之所以如此的无意识动机”。前者将焦点放在“内容”上,后者则放在“理由”上。但从折衷的观点去考虑,则应该将两者合而为一。即,一边倾听来访者的主诉、在共感理解基础的基础上洞察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一边又脱离来访者并审视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就是说作为咨询者必须同时进行两种相反的作业,即既对来访者的感情所共感,又受清醒的判断能力所支配。这样,当然要求咨询者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敏锐的思考观察能力。共感的理解应包括三个方面:1.咨询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