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俊凤****bb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docx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欢迎大家分享。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1教学目标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当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①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二、整体感知①出示学习目标。②听读课文,思考: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明确]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三、重点研讨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每月光照在地上,像……四、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五、拓展延伸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六、布置作业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2一、教学目标。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4、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二、教学重点。1、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2、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三、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了解一天当中的天气情况?(看天气预报)看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