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矿山六大系统-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33 大小:40.9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天若有情】矿山六大系统-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

【天若有情】矿山六大系统-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解读智利矿难救援奇迹的启示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2012年12月底前,地下矿山必须建设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系统(统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发〔2010〕23号文温总理批示1、从3月底开始调研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等部门。2、5月14日张德江副总理听取汇报3、10多次修改。国务院应急办具体指导协调,广泛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等27个部门的意见。4、7月7日,国务院第118次常务会议审议5、7月19日,正式出台。它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之后,国务院出台的又一个指导全国安全生产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监测监控系统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三、紧急避险系统3.2基本要求:永久避难硐室四、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五、供水自救系统六、通信联络系统1矿用防尘防湿电话机数据显示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安全监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安全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示意图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通风质量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地压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1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KJ75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软件简介KJ75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软件简介射频识别技术一、射频识别技术及其特点RFID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区分联军和纳粹飞机的“敌我辨识”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并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或静止)下的识别和数据交换。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识别卡和读卡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操作方便,工作距离长,可以实现对移动目标的识别。无硬件接触,避免了因机械接触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使用寿命长。射频识别卡无外露金属触点,整个卡片完全密封,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防污损、防磁、防静电性能,适合恶劣环境条件(如温、湿变化大,灰尘多,难以保持卡面清洁的井下环境)下工作。对无线传输数据都经过随机序列的加密,并有完善、保密的通信协议。卡内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商在卡出厂前已将此序号固化,安全性高。卡内具有防碰撞机制,可实现同时对多个移动目标进行识别。信号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墙壁、路面、衣物、人等),数据传输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感应灵敏,易于维护和操作。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基本的RFID系统由RFID标签(Tag)、RFID阅读器(Reader)及应用支撑软件等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RFID标签(Tag)由芯片与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标签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RFID标签依据发送射频信号的方式不同,分为主动式(Active)和被动式(Passive)两种。主动式标签主动向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通常由内置电池供电,又称为有源标签;被动式标签不带电池,又称为无源标签,其发射电波及内部处理器运行所需能量均来自阅读器产生的电磁波。被动式标签在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后,将部分电磁能量转化为供自己工作的能量。主动式标签通常具有更远的通信距离,其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贵重物品远距离检测等应用领域。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