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文言文知识题目工作情况文言文知识题目2022-03-2910:00:01小编:admin1、分析近年来文言文高考考查内容,特别是翻译题的变化2、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3、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4、掌握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1)(保)留(2)对(应)(3)(更)换(4)(增)补(5)调(序)(6)删(除)[具体内容]:一、高考试题例析:1、2001年全国卷: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部挖开,烧化死人。d、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2、全国卷:翻译两个句子(1)其李将军之谓也?(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一)、命题特点:(1)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2)由3分一题升到5分二题(二)、考查重点:1、实词:(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20个)(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词(3)词类活用(4)通假字2、虚词:(考试说明的20个)3、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省略句(4)倒装句(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附:古汉语常见的固定结构的虚词1、表疑问: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等)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2、表反问: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的呢)3、表设问: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4、表感叹: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5、表比喻:若然、如然(译为象一样(似的))6、助词所的结构:所以(译为的原因用来的凭借)所+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二、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根据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的观点,文言翻译应达到信、达、雅的标准。1、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三、直译的方法:1、保留古汉语中的时间词语、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例如:(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3)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4)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逐路军马。2、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使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例如:(1)书曰:谦受益,满招损。(2)然是说也,余犹疑之。(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翻译时应注意。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例如:(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4)今楚地方五千里可,持戟百万。4、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2)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3)秦王不怿,为()一击缶。(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5、调序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调整语序,以适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例如:(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2)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3)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6、删除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例如:(1)夫战,勇气也。(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另外,意译时主要注意古汉语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委婉、用典等。比喻要翻译出一定的文采,借代要译出它的代体,委婉应了解它的本义,用典要知道它的作用。四、基本技能训练(注意句中加点的词、句子以及修辞)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夫晋何厌之有?5、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7、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