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高一年级学情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人面鱼纹盆”是中华远古文明时期典型器物中的艺术精品。它所代表的中华远古文明时期是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2.自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都重新按地域划分居民,实行郡县制,图1人面鱼纹陶盆三公九卿制的雏形也在战国晚期就见诸于秦国。这说明A.国家统一局面开始形成B.贵族制退出国家治理体系C.国家政治制度逐渐转型D.对地方垂直管理体制确立3.下列人物中,博采众方,写就《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的是A.孙思邈B.华佗C.裴秀D.张仲景4.图2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北方民族内迁形势图。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转型华夏认同B.政局动荡民族交融C.国家统一经济繁荣D.专制强化版图定型高一历史试题()图25.表1出自开元九年(721年)就娘户新残卷,反映了当时的授田情况。这一状况表1户主应授田实授田实授田占应授田的比率赵玄义一户52亩11市21.1%曹仁备一户3182应63应1.9%董思勖一户131应28应21.3%于善意一户161应28亩17.3%B.推动土地买卖的盛行A.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放松了对人身的控制6.表2为不同史藉中所载的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统治举措。据此可知,宋朝表2时间举措出处964年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马端临《文献通考》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964年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类悉辇送京师……A.实现了对中央权力的分散制衡B.构建了完备的地方监察体制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D.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方针7.图3为1977年在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件历史文物,它可以用来佐证西夏当时A.礼俗的全面汉化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C.经济重心的转移D.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8.表3是某历史小组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时搜集整理的部分史图3料。其中能反映元朝官制的是表3史料甲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乙……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丙军国大计,周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A.甲B.乙C.丙D.丁高一历史试题()9.据记载,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宣宗以后,渐通文愿,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分批。这一变化导致A.宦官与皇帝共同决策B.宦官官秩地位提高C.内阁地位被宦官取代D.专制皇权日趋强化10.明中后期,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A.商帮实力雄厚B.商品经济繁荣C.抑商政策废弛D.进步思潮兴起11.观察图4,此图所示的列强侵华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图412.咸丰帝1851年登基之初,清廷执行对西方强硬的外交政策,但随后却开始向西方妥协,推出“借师助剿”的策略。这主要是因为A.地方官僚集团的崛起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D.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13.它“一方面将自己的支点建立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学的“致用”基础上,一方面将另一个支点奠基在西学的“实用”价值上”。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东南互保14.台湾人民“骤闻之,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绅民联名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A.《黄埔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5.梁启超称康有为的思想“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其火山大喷火也”,他意在强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