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docx
上传人:永香****能手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docx

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美学导论期末考都会考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欢迎参考阅读!一.作者作品1.古希腊《诗学》亚里士多德2.刘勰的《文心雕龙》3.费希纳在《美学导论》4.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5.康德《判断力批判》6.英国的爱德华布洛《心理距离》7.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8.苏东坡的《琴诗》9.费舍尔《Asthetik或美的科学》10.杜夫海纳:《美学和艺术科学主潮》11.阿诺德《文化与混乱》12.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13.萨特:《论意象》14.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15.朗吉诺斯的《论崇高》16.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17.霍布斯《人类本性》1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19.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20.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21.法国大文豪雨果《克伦威尔序言》2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二.选择题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是德国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其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则应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他的这部著作就被当作历史上的第一部美学专著。二是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使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B.美的规律的问题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什么是勇敢?你可能会回答成勇敢的人或者勇敢的事。真正的知识是真理本身(理念或者理性),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善的美德即是知识,知识是对理念世界的研究,而不是可见世界的模板的感知。在柏拉图看来,只有哲学家可以从可见的世界上升到可知的世界里去的,智者可以透过影像发现实在的“自在之美”。柏拉图写到(PlatoRepubic;476):他“懂得区分美的自身与美的事物,既不把分享者当作美自身,也不会把美自身当作美的事物。”哲学家拥有智慧来界定正义、美善才能把城邦治理好的,一般的百姓、士兵等只拥有勇敢、节制等,并不具备发现真实的理念世界的能力。而善的理念是知识里面至关重要乃至核心的价值“如果不懂得它,我们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他事物,即使理解了一些,你也会发现那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幅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现实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潜心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创造性地应用于美学和伦理学。他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说的唯心主义实质,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重要命题,认为“任何事物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人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在艺术对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在伦理学说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人按其本性来说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只是因环境的不同而变成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