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几年的压轴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近几年的压轴题.doc

重庆近几年的压轴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卷重庆高考物理06-12年计算题2006年24.:有人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选择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球状纳米粒子.粒子在电离室中电离后带正电,电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电离后,粒子缓慢通过小孔O1进入极板间电压为U的水平加速电场区域I,再通过小孔O2射入相互正交的恒定匀强电场、磁场区域II,其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如图.收藏室的小孔O3与O1、O2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半径为r0的粒子,其质量为m0、电量为q0,刚好能沿O1O3直线射入收藏室.不计纳米粒子重力.(,)(1)试求图中区域II的电场强度;(2)试求半径为r的粒子通过O2时的速率;(3)讨论半径的粒子刚进入区域II时向哪个极板偏转.详解示范:(1)半径为r0的粒子经过电压U的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由于它刚好能沿O1O3直线射入收藏室,受力平衡:得区域II的电场强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2)设半径为r的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被加速后的速度为v,则,同理由动能定理得:解得:(3)由于,可见,如果,则,,粒子将向上偏转;如果,则,,粒子将向下偏转.ABOR2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βm(β为待定系数).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1)待定系数β;(2)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B各自的速度和B球对轨道的压力;(3)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详解示范:(1)由于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根据机械能守恒有得:β=3(2)由于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且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所以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一定反向运动.设碰前小球A的速度大小为v,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碰前:碰后:,碰撞作用瞬间系统动量守恒:解得:(小球A速度方向向左,小球B速度方向向右)轨道对B球的支持力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得:N=4.5mg所以B球对轨道的压力N/=N=4.5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轨道上。(3)根据机械能守恒,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仍为、,只是小球A的速度方向向右,小球B的速度方向向左.设它们第二次碰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由动量守恒:根据能量守恒:解得:,=0(另一组解不合题意,舍去.)即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A的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小球B静止.小球A、B在轨道最低处第n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为:当n为奇数时,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和第一次碰撞结束时相同;当n为偶数时,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和第二次碰撞结束时相同.200724..飞行时同质谱仪可通过测量离子飞行时间得到离子的荷质比q/m.如题24图1,带正电的离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进入长度为L的真空管AB,可测得离子飞越AB所用时间.改进以上方法,如图24图2,让离子飞越AB后进入场强为E(方向如图)的匀强电场区域BC,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返回B端,此时,测得离子从A出发后飞行的总时间t2,(不计离子重力)(1)忽略离子源中离子的初速度,①用t1计算荷质比;②用t2计算荷质比.(2)离子源中相同荷质比离子的初速度不尽相同,设两个荷质比都为q/m的离子在A端的速度分别为v和v′(v≠v′),在改进后的方法中,它们飞行的总时间通常不同,存在时间差Δt.可通过调节电场E使Δt=0.求此时E的大小.详解示范:(1)设离子经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可得:……………………………………………………………………eq\o\ac(○,1)离子飞越真空管A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eq\o\ac(○,2)由eq\o\ac(○,1)、eq\o\ac(○,2)两式解得离子的荷质比为:………………………………………………………………………eq\o\ac(○,3)离子在匀强电场区域BC中做往返运动,回到B点的速度大小仍为,设这一往返过程所用时间为,由动量定理可得:……………………………………………………………eq\o\ac(○,4)………………………………………………………………………eq\o\ac(○,5)由eq\o\ac(○,1)、eq\o\ac(○,2)、eq\o\ac(○,4)、eq\o\ac(○,5)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