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风十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过春风十里.doc

过春风十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描写的是春季吗?——巧用学生的疑问做文章之手记湖南新宁一中马南燕邮编:422700一次练习中,学生闹闹嚷嚷,质疑一道题目的答案,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明显描写的是春季吗,咋不对了,难道还会是冬季吗?一定是答案出了问题。我一看,心里暗喜,有文章了,是个好机会,该好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也学会如何想办法寻找问题答案了。于是,我接过话头,说道:“恩,似乎有道理。不过,怀疑归怀疑,还得用事实说话,得找到证据,别人才服啊。”这样一来,学生们想了一下后就忙着找“证据”了,讲台下哗哗的翻书声和学生的窃窃私语声在我听来就是一段优美的交响乐。“老师,我找到课文了,《扬州慢》,作者宋代的姜夔,“过春风十里”是他对杜牧诗的引用,注释③写得很清楚,“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有学生马上“发布自己的成果”。可是他话没落音,马上遭到一同学的反驳,“这些,我也看到了,可它并不能证明春季不对,并且‘尽荠麦青青’明显写的是春天的景!所以,这证明那题的答案的确错了。”该学生一副得意的表情。一些同学在附和“对,对”,也有一些学生持观望的态度,等待我下结论。我会心地笑了一下,对他们的积极性表示肯定。然后,我收起笑容,说道“你们找得还不够仔细,你们只看了课文与注释,你们还是再找找吧。”一阵少有的安静。一会后,学生们大多找到需要的文字。“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序上的“夜雪”、“寒水”等词表明这不是春季而应是冬季。学生感觉很成功。这是我又笑着反问不是有“胡地八月即飞雪”,那“八月”是冬天吗?这次,学生不再上当了,一下就指出“维扬”就是扬州,在江南。我正准备下结论和点评,一看学生的表情,问题引起的震荡似乎还在延续,没等我发问,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问题”。学生的这种积极正合我意,于是我高兴地说:“你有问题就放心说吧。”“我还是觉得‘荠麦青青’写的是翠绿的野麦子,麦子难道冬天播种的吗。”问问题的是一城里男学生。我沉默了一会,如果告诉它冬天我见过翠绿的麦子,学生可能会不甘心,毕竟有许多农村学生都表现出这种记忆很模糊,一直没有站出来证实冬天有翠绿麦子的事。于是我让学生翻词典等工具书,但词典上并无介绍,学生寻找无果,大家仰着脸望着我,有些急迫。我的脑子飞速转动,以搜索出合适的答案,习惯性地我对学生们说“大家再想想跟麦子有关的东西看看”,接着,我想到了“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于是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们回想起了这句谚语,该城里学生很高兴,大家很满意!最后,我提醒学生试题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假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海市蜃楼,亦真亦假,我们要学会思考,求证,探索!补记第二天,一个学生高兴地告诉我他查到了麦的资料了,我打开他送给我的那张纸条,上面用小楷工整地写着:麦,.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冬小麦,9、10月份(秋季)播种,次年4、5月份(春末)收割,主要生长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春季)播种,7、8月份(夏季)收获,主要生长在长城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