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x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课堂的练习和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并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12756≈10000万;138000≈4万;5959999用“千”做单位是:596千或6060千等。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其实在教授新知时,我应该接着前面导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求近似数要注意“精确到哪一位”,接着出示题目:“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让学生思考问题“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明白就是要精确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都去掉。这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再抽选几个典型的答案上台展示,让学生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再出示另一例题对学生进行小测:“1389000千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请学生上来介绍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方法,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道题跟前面的题目不一样,这道题1389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把138后面的尾数去掉,但是跟8相邻的千位上是9,已经满5了,应该利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所以138+1=139,最后的近似数是139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要改写成139万。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之前所讲的哪些问题就会通过课堂而得到解决。学生和老师都能学得轻松、学得开心。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第二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第三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