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2、掌握文中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一些语句。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领会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对话。【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方法】: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来疏通人物对话的意思,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领会人物形象。【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先播放歌曲《历史地天空》)一提起三国,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他们犹如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与其中的三个人物有关,他们是孙权、吕蒙、鲁肃。话说孙权手下有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为此很担心,有一天,孙权亲自来找吕蒙给他做思想工作,劝他好好读书,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发愤苦读,最终是才略大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孙权劝学。二.孙权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1.先听录音,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2.抽学生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思考: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几组对话。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有关孙权、鲁肃的介绍,并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三组人物对话。三.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文中人物对话的意思,翻译重点句子并解释重要词语。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心理、神态。文中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完毕后,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并归纳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语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补:补充省去的成分。2、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口吻,心理、神态。3、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先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善于作思想工作,是一位不仅能识才,更善于培养人才的明君。吕蒙:性格直爽,机敏精干,有幽默感而又虎虎生风的将才。鲁肃: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长者。④.分角色朗读课⑤.简要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结友而别四、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要爱才,但不能忌才开卷有益不要找借口轻言放弃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五、当你的一个同学因贪玩不肯好好学习,你试着劝说他勤学,你应该怎么说?(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总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劝学,如果把这些劝学的理由归结起来那就是学习很重要,其实读书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还记得方仲永吗?因不学习从神通而蜕变为凡人,而吕蒙因学习成为一代名将。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所以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六、赠言:1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2知识改变命运七、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勤学、劝学方面的故事,并在班上交流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教学方法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资治通鉴》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