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doc

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蔡薇审题人:刘杰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颁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基本分布在当时的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3、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仍然存在大量的习惯法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6、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东”一词,但是具体所指是不同的。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明清明时期的“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不同历史时期地理概念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迁移B.行政疆域的扩大C.经济重心的南移D.社会制度的演变7、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后,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其中正确的有()甲: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某些具有近代化因素的思想乙:洪秀全设想的社会是乌托邦式的丙:太平天国运动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丁: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A.1个B.2个C.3个D.4个8、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9、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这是因为()A.它是清政府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B.它正式宣告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终结C.它为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提供法律保障D.它正式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二大的分析()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D.提出了发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方针11、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12、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