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秋天的雨课文的教案秋天的雨课文的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雨课文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秋天的雨课文的教案1《秋天的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过程:一、赏秋色,激情导入:1、教师出示秋天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2、情感交流: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3、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3、你最喜欢哪几段内容?三、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带着喜爱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指名多人次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体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哪里?(4)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了,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2)指名朗读后并回答。(3)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4)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得那样有趣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引导: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一盒五彩缤纷的色彩,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二、交流感悟,发挥想象。1、感悟、想象第三自然段的内容。(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从第三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差点发些香味?(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香味勾住。(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当时你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5)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2、悟、想象第四自然段(1)教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2)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3)想象,交流,发言。三、总结感悟。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2、联系全文说说秋天的雨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美丽的秋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秋天的雨课文的教案2(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以秋天为专题,从每个角度描写了秋天的特色,语言生动优美,洋溢着浓浓的秋意。《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欢乐的秋天。(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两年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与方法的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已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够以文本为基础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能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是美的,因为语文的博大深沉,温情似水,因为语文的有情有意,有理有思,因为语文通向最广阔的领域,因为语文面向最真实的生活让孩子感受语文的美吧!感受生活的诗意,感受人生的价值感受语文的美,不仅仅是为了语文。我很喜欢这首小诗,不仅因为它本身的优美,更因为它深刻的内涵。教学《秋天的雨》,我力图通过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充分而真挚的美读,展开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下,将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独特的个性感受融为一体,在读、品、想、谈、议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平等的对话,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创设感知悟理的情境中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生成学生个性的体验,并引导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深刻体会语文是美的这一不可磨灭的事实,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并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课件设计说明)《秋天的雨》一课的课件设计了五大板块:封面:旨在让学生一边欣赏色彩缤纷的插图,一边聆听《秋日的私语》那优美绵长的乐曲,再辅以配制合成的雨声的曲调的播放,为学生创设有音有像的情境,使学生融情于境之中,更快、更好、更深地置身于学习氛围之中。正如王崧舟所说过的:语文教育是感性的教育。它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