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梅花魂教案人教版梅花魂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梅花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人教版梅花魂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在乐声中,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3、齐读课题: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2、认读本课新词。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⑴读诗落泪。⑵珍爱梅图。⑶不能回国。⑷赠送梅图。⑸送梅花巾。7、师小结:《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人教版梅花魂教案2[教学要求]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出示梅花挂图。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第三层(4-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第四层(12-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层(14-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全文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图;(5)送梅花巾;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