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备知识1备知识2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备知识3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逃跑的人。■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通“意”,意思)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觳怀<囊逑?(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督促劝说)(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马脱了缰绳、放纵)(皇帝居住的地方)(回答或对话)(到、往)(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匠、精巧、擅长)(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宽容、或许、许可)(借出借入,宽容)官司、案件、监牢)(告诉)(赞扬)(赞扬)(急速、就、恐惧)(罪过过错、指责归罪)(食用丰足)(追究、考察、调查)(富足充足、供给供养)主持)(美好)(病好了)(捉拿)(延请)减免)道歉、推辞、告诉)(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因羞愧而脸红)(结束、完)(因??而犯罪、因为)甫(才)(不久)(造访)(拜访、责备)(子杀父、臣杀君)(财用、因为)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足音辨人(05高考)第二组:1问其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嬴而不助五国也备知识4例:第一组:1居屋第,不免霜露2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2朝野服3尤且择师而问4咸私哂其矫饰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来3幸先以我名告第四组:1吾将身死白之2夫夷近,则游者众(05高考)第五组:1谓其友曰2所谓人成事也例:第一组:1待君王乎?2尔勿忘乃父之志3尔戒之(05高考)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3臣之壮,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拜受为少傅2久,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不闻者(05高考)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不用力焉2果马所颠仆(04高考)第二组:1视其沼,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国人之最也第三组:1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其言不实2山峦晴雪所洗(05高考)例:第一组:1待君王乎?2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2能设而不能动3此马氏所以不对(05高考)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