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fu****级甜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2次月考高2016级高三(上)文科综合试题卷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25.《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26.《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计相”D.明朝设内阁27.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A.不再以门第选官B.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C.重视中央官员的选拔D.科举制存在缺陷28.汉武帝时期设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29.史学家钱穆说:“唐代的租庸调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自可向国家完粮”。唐代前期“为民制产”的举措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推行轻徭薄赋C.实行均田制D.确定土地私有权30.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1.“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A.有教无类B.仁C.中庸D.礼32.某史学家在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这里的“新集体”是指A、诸侯B、平民C、士D、商人33.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34.“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置了天文、农、医以及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和官员,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以下科技成就的出现与这种局面直接相关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脚踏三锭纺车D.《天工开物》35.“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B.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注:本次地理选修部分全部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阅读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14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经济的哪些特征?(11分)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材料提取两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