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题研究儒家哲学专题研究生课程案ppt课件.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122 大小:2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儒家哲学专题研究生课程案ppt课件.pptx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儒家哲学专题研究生课程案ppt课件.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讲引论一、儒家哲学的正名4、哲学普遍规律、本体论、爱智慧、认识论、反思、语言分析、存在意义、精神境界、文化批判、实践论哲学是探究终极存在之学——本体论、世界观,以及相关的认识论、方法论、语言哲学、价值观等。在——终极存在;思——哲思,一种人的生存状态;言——玄言,一种人的生存状态;学——思与言的系统化、理论化表述5、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模仿中国哲学的特色追求与自我认同危机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批评中国传统学术的新解释,哲学大家族的新成员6、儒家哲学儒家学说的新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二、儒家哲学的定位2、儒家哲学与现时代博物馆:断裂的传统历史的陈迹、中心外的边缘图书馆:解释的传统以今释古、以西释中,现代学科体制的思想资源体育馆:生成的传统传统与现代还是现代与现代批判吸收还是整体创造性转化意义的解释、借鉴到意义的生成中国文化底色的变革,儒家文化从底色到亮色的回归中国文化的底色可以改变不可以取消中国文化的底色应该随时变易以从道马克思主义是亮色非底色三、儒家哲学的历史2、汉唐经学哲学代表人物董仲舒(约前179—前104)、刘歆(约前50—23)、扬雄(约前53—18)、王通(584—617)、韩愈(768—824)问题意识回应大一统帝国建构,构画宇宙图景与治国之道学说性质政治哲学:通经致用、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纲常名教经典体系述:《五经》、《论语》、《孝经》述、作之间:《毛诗传》、《尚书大传》、《礼记》、《易传》、《春秋三传》作:《春秋繁露》、《白虎通义》、《法言》、《中说》、《原道》、《复性书》3、宋明道学哲学代表人物周敦颐(1016—1073)、张载(1020—1077)、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朱熹(1130—1200)、陆九渊(1139—1193)、王守仁(1472—1528)问题意识回应佛老挑战,探究宇宙、人生的本体学说性质形而上学:理、气、性、心、本体、认识、涵养、境界经典体系述:《四书》、《五经》述、作之间:《四书集注》作:《太极图说》、《通书》、《正蒙》、《二程遗书》、《朱子语类》、《近思录》、《传习录》、《大学问》4、现代新儒学哲学代表人物梁漱溟(1893—1988)、熊十力(1885—1968)、冯友兰(1895—1990)、牟宗三(1909—1995)问题意识回应中西、古今之争,寻求儒学的现代转化学说性质文化哲学:文化比较、解释学、现代学科建设经典体系《孙文学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新唯识论》、《新理学》、《心体与性体》5、儒学的分期与儒学的未来发展四、儒家哲学的体系阴阳天天道流行内人圣内圣外王合外一人伦道德实践王人人五、本专题的内容本讲参考文献:[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清]陈立:《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清]江永:《近思录集注》,上海书店。庞朴主编:《中国儒学》,东方出版中心。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中华书局。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中国社科学出版社。李祥俊:《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二讲儒学的人伦关系规范与自我认同引言自我认同的涵义一、自我对儒学人伦关系规范的认同《论语·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程氏遗书》卷十五:佛逃父出家,便绝人伦,只为自家独处于山林,人乡里岂容有此物?《程氏遗书》卷二十一:吾闻传者以佛逃父入山,终能成佛。若儒者之道,则当逃父时已诛之矣,岂能俟其成佛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儒学的人伦关系规范是依据现实的人伦关系而建构的,但它又具有超越性、理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与儒学人伦关系的理想是一致的,如果生活在这样一种人伦中,作为一个儒者自然应该为君则仁、为臣则忠、为父则慈、为子则孝。现实生活中的人伦关系往往与儒学的人伦关系理想并不一致。现实的君主可能是不仁的,但儒者自身却应当认同君臣之间应有的人伦原则,而做一个坚定的忠臣,如诸葛亮之于阿斗。现实的父亲可能是不慈的,但儒者自身却应当认同父子之间应有的人伦原则,而做一个坚定的孝子,如舜之于瞽叟。贺麟《五伦观念的新检讨》:三纲精蕴真义的纯理论基础,可以说只有极少数儒家的思想家、政治家才有所发挥表现,而三纲说在礼教方面的权威,三纲说的躯壳,曾桎梏人心,束缚个性,妨碍进步,达数千年之久。但这也怪不得三纲说本身,因为三纲说是五伦观念的必然的发展,曾尽了它历史的使命。现在已不是消极地破坏攻击三纲说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