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宁米粉背后别样的故事对于南宁人来讲,提起米粉,脑海里便会想起那又白又滑又嫩,又薄又有劲,吃起来齿颊留香的美味小吃。南宁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吃米粉的,现在还真不好说,反正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米粉已经名符其实的成为南宁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瞅一眼遍布大街小巷的知名或不知名的米粉店,你就会领略到米粉在南宁人心目中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如果你是外地人慕名想吃南宁米粉的话,随便找个南宁人,他准会热情地给你介绍出“三品王、粉之都、罗秀米粉、花溪王、尝不忘”等一大推米粉店来。许多人认为只有桂林人偏爱米粉,其实南宁人对米粉的情有独钟一点也不亚于桂林人,因为南宁米粉的悠久历史,使南宁人很容易通过米粉找到自己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南宁人相信,正是由于南宁祖先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不屈不挠,才创造出了虽细却有劲道的米粉,南宁人的品性其实就如米粉那般韧劲,所以才会在自古称为南蛮之地的邕州创造出自己的文化,所以对南宁人来讲,每次吃米粉,就当又一次品味古老邕州的文化,南宁人也很希望外地人能够领略到古老邕州文化的魅力。于是,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你就可以一边品尝米粉,一边聆听南宁人向你娓娓道来南宁米粉后面的动人故事……最值得南宁人引以自豪的当属称之为“米粉鼻祖”的老友粉,它可以称之为南宁最本土的小吃了。做老友粉是很讲究的,要先将酸笋、豆鼓、辣椒放到起火的油锅里爆,然后再放汤水和米粉一起煮。做出来的那种独特香味可以飘散到很远的地方,在老友粉店里,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布衣,都会一样吃得横流鼻涕竖流汗的,没了贵贱、内外之分,如同久违的老友相聚。“老友粉”的由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顾南宁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给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由于南方人喜好米粉,则又有人以米粉取代面条而烹制,便产生了现在的老友粉。随着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每年举办,主办方都会向明星们推荐老友粉,于是,我们常常会在民歌节的舞台上听到明星们嗲声嗲气地说:“南宁的老友粉好好吃啊,我爱老友粉”,于是,老友粉的名声也随之传到了全国。如果你要想一品老友粉美味的话,建议你去中山路,那里的老友粉最正宗了。最能体现出南宁人温婉厚道的南方性格的当属“宾阳酸粉”。酸粉是一种凉拌粉,它作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诱人而闻名遐迩。做法是把酸甜的酱水拌到蒸粉托里,加以红烧肉、腊牛肉巴、油炸肉、酸豆芽、花生米、蒜末、生辣椒等佐料,令人垂涎欲滴。宾阳酸粉的传说就如其美味一样,同样令人回味无穷:传说有一孝顺的媳妇对家婆特别好,家婆生病了,不能吃硬的食物,没有胃口,媳妇看着家婆日渐消瘦,心里着急,就变着法子给她做好吃的。可是炎炎夏日,家婆又吃不下油腻的东西,媳妇就把米磨成粉,和着水蒸得酥软酥软的,加以糖醋、佐料,使家婆的胃口大开。经过媳妇的精心侍候,家婆的病很快好了,酸粉也就随着媳妇孝顺的佳话传了下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宾阳酸粉现在南宁各粤菜酒楼菜单都有“宾阳酸粉”,其中南宁小嘟来食街的“宾阳酸粉”是非常有名的,当然,如果你要吃最地道的,当然是要去宾阳县了。最能体现壮家淳朴和热情的当属“邕宁生榨粉”。“邕宁生榨粉”源自于邕宁区蒲庙镇(原邕宁县城),蒲庙镇是邕江河畔一个小小的古镇,据说是这个小镇的先人于数百年前创造出了生榨米粉这可口美食,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壮族乡村的大节,各家各户除了准备大鱼大肉,大摆筵席外,做生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米浆提前磨好,滴干水份,用布包起来,放进火膛中,用草木灰埋上两三天的时间,让米浆微微地发酵,带一点点酸味,会客当天,支起大锅烧热水,榨粉,另一头熬上一大锅的骨头汤,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头菜,一起炒香,榨好米粉,装碗,浇上一大勺头菜肉末,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浇上一勺汤,开吃!乖乖,光听这些工序,你就会对这米粉充满期待,因为这绝没有各种添加剂,绝对纯天然,韩剧《大长今》里长今说过一句话:“做饭食的人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这样做出来的饭食才会美味可口”,因此,这也许是天性爽朗的壮家人能做出美味米粉的原因吧。虽然生榨米粉源自蒲庙,不过如果你想吃生榨米粉的话,也不用跑到蒲庙去,你只有留意大街小巷那些挂有生榨米粉牌匾的店,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另外,民间的还有如卷筒粉、八仙粉等等,几乎每种米粉后面都有一段能打动食客的故事。随着南宁的日益开放,南宁的米粉店也日益多起来,如代表南宁新生代米粉的“三品王”、“粉之都”,外地米粉来南宁安营扎寨的“尝不忘”、“罗秀米粉”等。这些品牌米粉店以优雅洁净的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迎合了现代南宁人吃米粉越来越讲究的需求,相比之下,不注意包装的南宁传统米粉似乎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