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管理规范与要求.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卷管理规范与要求.pdf

试卷管理规范与要求.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卷管理规范与要求一、试卷装订封面的填写(一)“学年”及“学期”按如下格式填写: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二)“课程名称”的填写要规范,应与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名称以及“学生班级学期成绩单”上的课程名称一致。学生考试试卷上的课程名称也应与上述一致;(三)“开课部门”是指课程开课学院,不能简写,应按学校公布的全称填写,而且要与“学生班级学期成绩单”上的开课学院一致;(四)“班级”的填写,应与“学生班级学期成绩单”上的班级名称一致。学生考试试卷上的班级名称也应与上述一致;(五)“学生人数”、“试卷份数”统一用小写数字填写,如“72”、“68”等。学生人数要与“学生班级学期成绩单”上的人数一致,试卷份数要与装订的实际试卷份数一致,学生人数与试卷份数不一致时,要在试卷份数后给予说明,如:学生人数72试卷份数68(4人缺考);(六)“出卷人”、“阅卷人”、“复核人”、“登分人”要如实填写,可以填写两人以上。复核人:不能与阅卷人、审核人、登分人相同;出卷人:如果试卷系从试卷库或试题库中抽取,则填写抽卷人或组卷人姓名,并注明试卷库或试题库,格式为:×××(试卷库)、×××(试题库)等;阅卷人:如果是小组阅卷,且人数不多,可直接将阅卷教师姓名填在封面上,字可写得小点,但要求清楚工整;如人数过多,可另附一张A4纸,标明试卷阅卷小组人员名单,放在试卷审核表的后面一起装订;(七)“序号”的填写原则:公共课按课程名称、年级等进行归类编号,由学院或教研室统一填写。如一年级、二年级的大学英语应该分别进行编号,用“1,2,3,4……”表示,每一类编号应该形成一张汇总表,将序号与班级一一对应,以便于查询。其它课程,由于考试班级数相对较少,学院可将它们的试卷集中编号,并打印序号汇总表,以便查找;(八)“装订日期”必须填写,填写格式为:2006.7.27。二、学生班级学期成绩单该成绩单由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成绩录入系统生成,A4纸打印,教师输入学生成绩时,所有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名称要规范化,考试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规定填写。打印出来后,必须由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分别签名,方可交课程所在学院、学生所在学院、教务处等部门。三、试卷分析每一门课程考试结束后,均必须针对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试卷分析表的格式见附件一,其中“考试情况统计表”中的分数、分数段及人数等全部按期末考试的实际情况填写,表中的图表不需要手工描绘,将在教师录入上述数据后自动产生。考试情况分析图表也可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考试情况、教师情况等因素进行不同的设计,如样表格式中的直方图、正态分布图等。定性分析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文字叙述必须在120个字以上,文字较多时,可将表格延长成两张A4纸,直接打印,也可将表格打印后手填,但必须工整清晰,最后要由任课教师签名。各学院、任课教师可自行设计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但必须包含给定样本格式中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定性分析中两个部分的内容不能少。试卷分析时,须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为标准,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重点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相关能力目标的实现以及教与学各方面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归因分析,并据此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措施。特别强调这部分分析必须围绕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按照教育统计学理论,参加课程考试的学生成绩基本上应该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优秀成绩、不及格成绩的学生比例通常应占参加该门课程考试全部学生的30%左右,否则,任课教师应就命题和阅卷等问题作出书面说明,附在考试试卷分析表的后面(用A4纸打印并由任课教师签字)。考试试卷分析原则上按教学班进行。四、试卷审核每一门课程试卷印刷前及试卷批阅后均必须接受试卷审核。(一)试卷命题审核试卷命题审核人由教研室或学院指定,审核表格式见附件二。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审核:1.试题能以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2.考试内容与考试题型的权重分布与教学大纲一致,题目类型较多,分值分配合理;3.试题内容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难易程度的比例大致为:基本知识题占60%,有一定难度的题占30%,有较大难度的综合试题占10%(各学院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的特殊性进行适当调整)。试题正确无误,措词严谨明确,无多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解的情况;4.考试标准用时一般规定为120分钟(特殊课程除外),试题份量适当;5.各学院的课程考试原则上实行考教分离,鼓励开展试卷(题)库建设,从中抽(组)卷考试;6.课时相同、教材相同、要求相同的课程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本一、本二、本三不得使用同一份试卷;7.学生试卷出题要按规定格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