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析申请拟定书课题计划活动与过程成果展示理论学习课堂在线课题研究成果1申请拟定书课题计划活动与过程成果展示理论学习课堂在线|网站首页|溧阳教育|新闻频道|电子政务|招生考试|教育科研|教师频道|学生天地|家长社区|教育资源|翠竹苑|博客|物理课题||中学语文首页|教材教法|课题研究|作文教学|信息交流|问题探讨|考试研究|课程改革|教案交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写作训练|您现在的位置:溧阳教育信息网>>考试研究>>正文用户登录新用户注册[注意]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字体:小大】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析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作者:中语组中学语文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00更新时间:2008-2-14溧阳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分析一、各题抽样调查得分率题号123456789赋分324462644得分1.20.92.23.64.21.83.32.42.6题号101112131415161718赋分4223668430得分3.61.81.82.24.83.97.12.722.3二、各题的评价与分析第一大题:课内现代文阅读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听听那冷雨》出自教材,总赋分为19分,学生普遍得分在11—13分之间。第1题考查学生对写景角度的分析,主要错误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不知何谓写景的角度;另一种是仅能判断“淅淅沥沥”为听觉,而误判另外两个叠词的角度。春寒“料峭”,从触觉上写春雨“微寒”;“淋淋漓漓”一词,学生若能联想到“鲜血淋漓”“大汗淋漓”,即可判断是从视觉角度写春雨之多而绵密。第2题考查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能看出其在结构上所起的过渡作用,而缺少具体分析,仅有极个别学生能写到“由实到虚”。第3题考查化用诗文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只关注作者引用诗文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忽视蒋捷词本身的漂泊之感与亡宋之痛。正是两位文人古今一体的情感所引起的共鸣,才有了余光中先生这段精彩的文字。第4题问题指向明确,学生分析基本到位,因而得分率最高。第5题考查了修辞的使用,出题者所选三处语句均含有多种常见修辞,而学生只要能够正确指认和分析其中一种即可拿全分,因而难度不大。但可惜的是部分同学不能准确概括事物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具体情感,分析空洞无物,如有学生答第①句时写到“夸张,写出了雷雨夜的雨,突出了作者的心境”。另外有少数同学读题不清,没有从修辞角度点评语句,或者错将“联想”“长句”等当作修辞。2、试题评价与教学建议:课内现代文阅读立足文本,考得细,考得实,教学导向性好。平时教学要充分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文本分析要细致深入,训练要落到实处。第二大题:课外现代文阅读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第6题重点考查形似字的读音,选错的同学是把“畸形”的“畸”误读为“qí”了。第7题重点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主要错误:一种是盲目依靠经验,不阅读文本,与《我与地坛》混为一体答题;另一种是没有整体意识,回答问题不完整,没有关注注释,不知道从全文角度去扣标题答题,因而不能体会作者将“社会”“地坛”对举的目的是倡导回归自然、抱朴归真的义旨。第8题重点考查对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主要错误在于学生缺乏题干意识,不能由“不必”“莫如”两个字的态度中体会两个“地坛”的不同所指。前者应指高度社会化、功利化的地坛,后者应指自然、质朴的精神净地。不能领悟这一点,对后一“地坛”的解答只能辗转流连于“安静”的表层意义上了。第9题重点考查艺术性,试题遵循了从语言文字形式特点到思想内容的表达这一逻辑范式,错误主要在于不能选择具体语言,紧扣文本主旨回答。2、试题评价与教学建议:①树立文本意识:以选文为本体,不能不顾文本盲目随意答题。②强化题干意识:明确审题,扣关键词,全面又准确地审题。③树立整体意识:力求全面阅读,关注注释等附加信息,能联系语境去全面答题。④加强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训练,遵循三步走原则。第三大题:古文阅读1、各题典型错误分析:第10题的错误集中在“藉”和“隙”字的解释上,“藉”解释为“机会、理由,寻找理由”,“隙”解释为“间隙、缝隙”。第11题的错误集中在选A。第12题的错误集中在选C。第13题的错误集中在多划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