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愁》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四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乡愁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一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情感体验点: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探究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二、板书课题,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一、研习新课:(一)听读,整体感知。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四)课堂互动。(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2、在〈〈乡愁〉〉一诗中,(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课堂小结: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七)布置作业;1、背诵乡愁。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乡愁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点击下一页)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