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竞争导论(上)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演讲范文.docx
上传人:小长****6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政治竞争导论(上)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演讲范文.docx

政治竞争导论(上)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演讲范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Script>指导教师:宋玉波教授作者:段明学中国·重庆二OO二年四月科学之光普遍照耀,已使人人得见这一明显的真理:人类并非广大群众生来背上带有鞍座,而少数人穿着带刺的长靴、独蒙上帝的恩准可以合法地来乘骑他们的。----[美]托马斯·杰斐逊政治领域内没有了竞争,人民就会软弱无能,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正是政治组织之间的竞争才向民众提供了作出选择的机会。没有这种机会,人民主权就等于零。----[美]E·E·谢茨施耐德内容提要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政治竞争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了政治竞争的内涵、基本特征,关于政治竞争的学说,政治竞争的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西方政治竞争透视。本部分客观地论述了西方政治竞争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竞争的表现形式,西方政治竞争的本质、特色及影响等内容。第三部分,中国政治竞争的历史考察。对20世纪中国政治竞争从初步建立到消亡的历史及其成败原因作了一个理性的分析。第四部分,政治竞争: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未来。主要探讨了政治竞争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关系,中国实行政治竞争,走向政治民主化的现实对策及其措施。全文主要运用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价值在于通过对政治竞争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为我国政治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Abstract目录前言1第一部分政治竞争一般理论3一、政治竞争的内涵、特征3(一)政治竞争的涵义3(二)政治竞争的主要特征5二、关于政治竞争的学说9(一)熊彼特的竞争领导权理论10(二)萨托利的竞争――反馈理论12(三)戴蒙德对竞争学说的进一步修正12三、政治竞争的作用14(一)维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15(二)防止腐败,确保政治权力良性运行16(三)塑造均衡的政治秩序,维持政治稳定17(四)扩大政治参与,提高民主程度18(五)推动政策创新,适应社会变迁19(六)维护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第二部分西方政治竞争透视23一、政治竞争产生的历史条件23(一)经济因素23(二)政治因素24(三)文化因素25二、西方政治竞争的表现形式27(一)政党之间的竞争27(二)政党内部的竞争32(三)利益集团、智囊团与政治竞争34三、西方政治竞争的本质、特色及影响36(一)西方政治竞争体现了“寡头统治”的本质36(二)西方政治竞争的特色37(三)西方政治竞争的影响40第三部分中国政治竞争的历史考察42一、民初多党竞争政治及其失败42(一)两党制理想与多党竞争的浮现42(二)民初竞争性政治的历史进步性45(三)民初竞争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47二、国民党一党统治的形成与破灭48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竞争的思想与实践51(一)“民主政治斗争是好现象”52(二)“三三制”52(三)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53(四)允许“唱社会主义的对台戏”54第四部分政治竞争: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未来55一、政治竞争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关系55(一)没有政治竞争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5(二)政治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56(三)中国国情决定了现阶段不应实行两党竞争或多党竞争,应当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适度的政治竞争58二、建立竞争性政治,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思考60(一)改革党管干部制度,实行党内竞争60(二)建立健全人大代表竞选制度65(三)改革乡镇长选举制度,建立竞选制度68三、积极营造有利于政治竞争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70(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政治竞争的顺利推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70(二)倡导宽容、和谐的政治文化,为政治竞争的顺利推行创造良好文化氛围71(三)转变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72(四)保障思想自由,维护基本政治权利73(五)推进司法独立75结束语77主要参考文献78前言不用说,亨廷顿是以西方为中心来观察世界民主化浪潮的,他将民主化视为各非西方国家趋向和接近于西方自由民主标准的政治变革过程,并特别强调多党制和政治竞争对民主的意义。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偏见。虽然如此,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确实存在,这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面对世界政治发展的这样一个特征,处于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绝对不能不作任何反应,也不可能不作任何反应。不管怎样说,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全盘照搬是不对的,漠视不见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态度。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批判吸收,才会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众所周知,中国二十多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利益的分化,中产阶级的崛起,多元集团的形成都给中国政治转型带来了新楔机。如何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已成为关系到中国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