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吴慧佳摘要:虽然高职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性,但是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忘记行使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要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意识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效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然而,在高职教育发展一片繁荣、一路凯歌的同时,一些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也暴露了我国高职教育所处的两难境地和尴尬局面。这种局面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教育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教育观.一.我国高职教育的问题分析(一)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合理。高职教育应当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由以学科为本位过渡到以能力为本位。但是,由于局限于专科层次,缺乏上升的空间,现在,许多高职院校调整办学思路,进行"学科型"转向,使得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完全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每门课程的教学都在刻意维护和追求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必要的整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了相关学科的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不仅教学投入大或重复投入,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高职学生为了通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考试,不得不硬下头皮死记硬背,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二)培养目标的理解定位欠准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面向知识经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产业化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能力+创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理解不够全面,将其狭义化地定义于某种专门岗位,结果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对未来的适应性差;专业设置过分面向热门的岗位群,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忽视理论素质的提高;教学只重实际操作,而忽视人文、社会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教学中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现象严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相当突出,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他们把职业教育当作单纯地找工作、谋出路的手段,认为技能培养才是真工夫。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少为学生的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和人生中的再就业考虑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只注重资格证书的获取,忽视了获取资格证书能力的培养。为了体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多数高职院校施实了多证书、多职业资格认证的制度,并将其纳入学生毕业离校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分追求,势必起到误导作用,致使学生疲于资格证书的考试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四)教学计划制订的终极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终极性教育现象严重,没有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考虑甚少,较少关注给予学生终身有益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在较宽的时空中适应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再就业能力和发展的空间受到抑制[2]。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有造就,不是看他现在知道多少,而是看他将来还能学会多少。而将来能学会多少,则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高低。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若过分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学生的基础薄弱、适应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3]。同时,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必须依托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离开宽厚的基础知识作依托,专业技能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两个方面,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二.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发展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忘记行使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要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